• 《中西医结合儿科疾病诊疗学》褚付英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儿科疾病诊疗学》【作者】褚付英等编著【页数】517【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8【ISBN号】978-7-5578-3034-2【价格】98.00【分类】小儿疾病-中西医结合【参考文献】褚付英等编著.中西医结合儿科疾病诊疗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8.图书封面:儿科疾病诊疗学》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十六章。前六章为总论,主要包含绪论、儿科学基础知识、儿科推拿疗法、儿科针灸疗法、小儿生长发育和儿童营养的内容。后十章则以儿童生长偏异和障碍、新生儿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为线索,介绍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诊断特点、鉴别诊……...

    2022-08-24 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吉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中医良方大典 儿科卷》严世芸,王庆其,胡鸿毅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良方大典儿科卷》【作者】严世芸,王庆其,胡鸿毅作【页数】748【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5427-7910-6【价格】288.00【分类】小儿疾病-验方-汇编【参考文献】严世芸,王庆其,胡鸿毅作.中医良方大典儿科卷.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儿科卷》内容提要:《中医良方大典·儿科卷》主要收集1949-2020年间出版的专著以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论著等为主要参考资料,将其儿科的临床治疗经验整理汇编成书,收录病种138个,方剂3300余则,涵盖中医理论、中药、方剂等,尽可能从清、广、验、信四方面着眼。每个疾病以现代医学病名为主,记述中医治疗方法,分别从概述、辨证施治、经验方、单方、中成药、预防用药六部分对疾病进行深入阐述,资料翔实、内容宏富、涵盖面广,文字通顺、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并举。《中医良方大典儿科卷》内容试读新生儿疾病梦装=妆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概述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2周后,两组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明显,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肝炎,发生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新生儿期或满月后。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共2.自拟方金钱草9克、白术9克、薏苡仁9同临床表现,主要特征为出生后数日至3一4个月克、生麦芽9克、茯苓9克、茵陈12克、滑石6克发生持续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血清直接胆红素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50毫升,分早、晚增高以及转氨酶升高。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泻、2次口服。聂军红等将收治的200例新生儿肝炎发热,或精神萎靡、昏睡等。综合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本病属中医“胎黄”范畴。其病理特点是湿热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熏蒸,胆郁不利。表现为出生后数日至3~4个月300毫克、新型水溶性维生素5毫克、注射用脂溶出现黄疸,伴肝大,不思乳食,小便黄,大便不畅,性维生素Ⅱ1/3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以清热解毒、凉血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利湿为主。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经验方(AST)、Y-谷氨酰转肽酶(Y-GT)、直接胆红素(DBiL)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1.自拟石茵汤石打穿3克、栀子3克、泽泻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克、甘草3克、茵陈6克、炒白术10克、山药10ALT、AST、Y-GT、DBiL及TBiL水平组间比较克、茯苓10克。每日1剂,水煎至50~60毫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分次喂服,1周为1个疗程。郑仪宁等选取60例照组。表明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婴儿肝炎综合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治疗组予上方治疗。对照组予能量合剂、复方甘血液中结合性胆红素水平含量,促进肝功能修复,草酸苷保肝利胆,若合并细菌感染者予头孢他啶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②等抗感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予重3.茵陈蒿汤合膈下逐瘀汤茵陈、当归、川组人千扰素a-2100万单位肌注,每日1针,连芎、赤芍、桃仁、红花、柴胡、黄芩、积壳、广木香、茯打3针,再隔日1针肌注,共4针,总计7针。结苓、青皮、陈皮等。肝脾肿大且大于2厘米加人参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4例,无鳖甲煎丸(包煎)同服。每日1剂,水煎2次,频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18例,好服。用7~10剂后,酌减活血散结药,加健脾和中①郑仪宁,等.石茵汤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30例[J门.浙江中医杂志,2015,50(8):601-602②聂军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J门.河北中医,2012,34(8):1187-1188.003中医良方大典·儿科卷之品。倪菊秀用上方加减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28加减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14例,痊愈8例,好转2例,痊愈27例,无效1例.①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71.4%,平4.利胆护肝合剂茵陈、生大黄、栀子、赤芍、均住院38.5天,最长49天,最短24天.③黄芩、柴胡、茯苓、五味子。制成浓缩液,每剂206.茵陈蒿汤加减茵陈50克、大黄5克、栀毫升(上海医科大学研制)。每次10毫升,每日2子10克。随症加减:热偏重,加黄芩10克、板蓝次。俞建等将婴儿肝炎综合征52例分为治疗组根10克、大青叶20克:偏湿重,加海金砂10克、29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用上方治疗。对照金钱草15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大便溏组用利胆汤(茵陈、生大黄、栀子、虎杖、金钱草、篇泻,加陈皮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20蓄、广郁金)。每日1剂,水煎服。均1个月为1克:腹胀,加木香10克、青皮10克:肝脾肿大、质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与硬,加郁金15克、丹参25克、赤芍10克、桃仁10对照组分别痊愈25例、18例,好转3例、4例,无克、红花10克;肝功能障碍,加白芍15克、五味子效各1例。两组疗效及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10克。每剂煎2次,取汁150毫升,分2日服,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物实验表明,日4一6次分服,疗程5~19周。王汝锡等用上方本品对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甘胆酸的加减治愈肝外胆道完全梗阻性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改善较对照组快,总胆管插管胆汁流量明显增多7例,皮肤退黄2~12周,巩膜退黄4~18周,大便(P<0.01或0.05):肝胆摄取功能明显好转,肝肠转黄3~13周,小便转正常4~13周,血清胆红素通过时间显著缩短(P均<0.01).@恢复正常8~19周.①5.婴肝汤绵茵陈7克、炒栀子7克、鲜虎杖7.莫锦明经验方龙胆草6克、黑栀子9克、15克、败酱草10克、广郁金10克。随症加减:纳川黄柏皮9克、金银花9克、土茯苓30克、净连翘呆者,加鸡内金7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9克、西茵陈15克、牡丹皮15克、丹参15克、干垂腹胀者,加青皮7克、陈皮10克或木香7克;便秘盆草15克、鹿衔草15克。每日1剂,水煎2次者,加炒牵牛子7克、白牵牛子7克或火麻仁10频服。莫锦明用上方加减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克等。每日1剂,水煎2次,频服。彭兆麟用上方1例,患儿服药45天获痊愈。⑤①倪菊秀.2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中医药辨证治疗门.上海中医杂志,1995(4):31-32.②俞建,等.利胆护肝合剂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门.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5):13-15彭兆麟.婴肝汤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14例[J门.湖北中医杂志,1989(4):19-20.①王汝锡,等.中药治愈七例肝外胆道完全梗阻性新生儿肝炎综合征[J门.辽宁中医杂志,1984(11):23-24.⑤莫锦明.胎黄治验[J刀.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6):4-5,004新生儿硬肿症方用伸筋活血汤:伸筋草10克、丹参10克、红概述花10克、赤芍10克、桂枝10克。加水至2000毫升,文火煮沸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液温度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降至38℃一40℃用于药浴。临床观察:王沁将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20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肤和皮下组织变硬与水肿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组各10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伸为低体温和皮肤软组织变硬水肿,重症可发生多筋活血汤联合系统抚触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局器官功能损伤甚至衰竭。本病多发生在患儿出生部按摩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后1周内,尤以早产儿多见,若不及时抢救,常可为97%,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危及患儿生命,预后不良。国外报道重症新生儿(P<0.01)。结论:伸筋活血汤联合系统抚触疗硬肿症病死率为50%~75%,国内报道为15%法治疗新生儿硬肿症能明显提高疗效。①53%。临床多伴患儿体温不升、不哭、拒乳、呼吸2.脾肾阳虚、寒凝血瘀型由寒冷损伤、感微弱和反应低下;硬肿首先发生在小腿、大腿外染、室息或早产等原因引起。方用温阳消肿膏:侧,渐至全身。肉桂6克、丁香9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延本病属中医“胎寒”“血瘀”及“五硬”中的“肉胡索15克、五灵脂15克、当归15克、红花15克硬”范畴。其病理特点是禀赋不足、阳气虚衰,外川芎15克、赤芍15克、透骨草15克。共捣碎,文感寒邪、寒凝血滞而成:胎母湿热侵及小儿引起气火焙焦,研末过筛,加入1000克灭菌后的凡士林滞血瘀,水湿侵入肌肤所致:或感受温热之邪,热制成软膏,装入无菌干燥瓶内备用。略加温后毒蕴结,耗气伤津,血热互结,而致气滞血瘀:或因(20℃~25℃)外敷于硬肿部位,每日4~6次。临分娩时早破水,或感受风寒,导致肺气失宣,阳气床观察:张社教等应用温阳消肿膏外敷硬肿部位不得宣通,则气血不调,脾失健运,水湿浸于肌肤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21例,并与西医常规综合而形成硬肿症。治疗组24例相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明显优于辨证施治对照组。②3.王东巧等分3型1.寒凝经络、气滞血瘀型寒邪凝滞,气血(1)气虚血瘀型症见两下肢、腹壁肿胀发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故而导致肌肤不温,冷硬而亮,按之凹陷,有硬皮样感觉,皮肤暗红,面色或口肿,属于“胎寒”“寒厥”“五硬”等范畴。多为风寒唇周围发绀,哭声低下,吮乳困难,尿少。治宜益侵袭,气滞血瘀所致。治宜温阳散寒、活血祛瘀。气通阳、活血化瘀。药用黄芪15克、苏木15克、①王沁.伸筋活血汤联合系统抚触疗法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J门.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691-1692②张社教,等,温阳消肿膏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门.四川中医,2003,21(9):68-69.005是中医良方大典·儿科卷桂枝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桃仁10克、红10毫升静脉注射;或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50花10克、泽兰10克。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2次。临床观察:张宝林(2)脾肾阳虚型症见下肢及腹壁甚则全身用上方辨证治疗新生儿硬肿症13例,痊愈11例。②硬肿,体温不升,反应低下,不哭不吃。治宜温补脾肾、化瘀利湿。药用白术12克、当归12克、泽经验方兰12克、茯苓15克、附子9克、千姜6克、桃仁10克、大腹皮10克1.附红油膏制附子5克、红花15克、川芎(3)热毒内盛型多发于夏秋季,多与感染15克、透骨草15克、肉桂6克、丁香9克。焙干共有关。硬肿多发生在腹部及背部,患儿可伴发热,研细末过筛。与凡土林温火加热制成12%软膏,哭闹或不哭,拒乳。治宜清热解毒、化瘀利湿。药装入无菌干燥瓶中备用。将附红油膏加温烊化,用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红藤温度在38℃~40℃,均匀涂抹于硬肿处,厚薄均匀15克、当归12克、桃仁12克、泽兰9克、大腹皮适中。并以保鲜膜覆盖,轻度1~2次/天,中重度10克。3~5次/天,此操作在暖箱进行,直至硬肿完全消临床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药物,将药失。王春娟将8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物混合700毫升水中,文火煎取400毫升,装瓶。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复温、补用时将药液加热后,用纱布浸透药液涤搽热敷硬液及供给足够热量、控制感染、抗凝等常规综合肿部位。每次5~10分钟,每日热敷3一4次。临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维生素床观察:王东巧等治疗新生儿硬肿症54例,属气E按摩硬肿皮肤,附红油膏外敷硬肿处,对两组虚血瘀型25例,脾肾阳虚型25例,热毒内盛型4患儿的硬肿完全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例。结果:显效34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有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硬肿完率为94.44%。①全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4.张宝林分2型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1)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肾健脾、活血化瘀。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方用真武汤加减:制附子(先煎)1~1.5克(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剂量分别为生龄5日内和15日内者,后仿此)、茯维生素E按摩及附红油膏外敷能显著改善新生儿苓2~3克、红花2~3克、黄芪2~3克、白术硬肿症症状和体征,提高疗效,安全可靠,适合临1.5~3克、人参(另炖兑服)1.5~3克、赤芍1~2床应用。③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地锦草5~9克。2.罗飞娟经验方人参3克、当归3克、制附(2)热毒蕴结型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子3克、黄芪5克、没药5克、桂枝5克、肉桂5克、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1~2克、黄芩1~2党参5克、乌药2克、木香2克、木通2克、川芎2克、栀子1~2克、川芎1~2克、人参(另炖兑服)克、防风2克、甘草2克。每日1剂,水煎至1001.5~3克、红花1.5一2克、茯苓2~3克、黄芪2~毫升,分3~4次口服,将药渣第2次煎煮至5003克、麦冬3一5克。并可加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每毫升,冷却至39℃~42℃后给新生儿患者擦洗全毫升含生药川芎1克、红花0.6克),0.1~0.3毫身。罗飞娟用上法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2例,治愈升/(千克·次),加等量的10%葡萄糖注射液5~30例,好转2例,无效0例。治愈率93.75%.④①王东巧,等.中药外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54例[J门.河南中医,2003,23(8):48.②张宝林新生儿硬肿症论治刀.浙江中医杂志,1982,17(12):508.③王春娟.附红油膏外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42例[J门.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0):122-123.④罗飞娟.自拟方治疗新生儿硬肿症[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2):50.006···试读结束···...

    2022-08-19

  • 《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 儿科》李盛华,赵继荣,史正刚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儿科》【作者】李盛华,赵继荣,史正刚作【页数】122【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478-4980-4【分类】中医儿科学-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参考文献】李盛华,赵继荣,史正刚作.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儿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儿科》内容提要:本书是甘肃省名中医治疗儿科疾病临证经验的精萃之作,收集内容均取材于名中医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整理的学术论文等文献,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甘肃省名中医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的临证思维方法和遣方用药特点,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该书内容丰富翔实,均取材于医家亲自撰写或其传承者总结整理的著作论文等可靠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儿科》内容试读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概述感冒又称伤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本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冒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小儿感冒的病因有外感因素和正虚因素,主要病因为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常兼挟寒、热、暑、湿、燥等,亦有感受时行疫毒所致;外邪侵犯人体,是否发病,还与正气之强弱有关。感冒的病变脏腑在肺,随病情变化,可累及肝脾。小儿因其生理病理特点,易于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肺脏受邪,失于清肃,津液凝聚为痰,壅结咽喉,阻于气道,加剧咳嗽,此即感冒夹痰。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后往往影响中焦气机,运化功能减弱,致乳食停积不化,阻滞中焦,出现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此即感冒夹滞。小儿神气怯弱,感邪之后热扰心肝,易导致心神不宁,肝风内动,出现一时性惊厥,此即感冒夹惊。体禀不足,卫外功能不固之小儿,稍有不慎则感受外邪,久之肺脾气虚、营卫不和,或肺阴不足,更易反复感邪,屡作感冒、咳嗽、肺炎等病症,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001。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儿科卷二、辨证分型中医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证。1.风寒感冒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舌偏淡,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常用荆防败毒散、葱豉汤加减。2.风热感冒证发热重,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黄黏,咽红或肿,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3.暑邪感冒证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重困倦,咳嗽不剧,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治以清暑解表,常用新加香薷饮加减。4.时行感冒证全身症状较重,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肌肉酸痛,或有恶心呕吐,或见疹点散布,舌红苔黄,脉数。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常用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兼证1.夹痰证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苔滑腻,脉浮数而滑。咳嗽多痰、痰白清稀或有泡沫为风寒,痰黄黏稠为风热。偏于风寒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偏于风热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常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偏风寒配用二陈汤加减。2.夹滞证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垢腻,脉滑。治以解表合消食导滞。佐用保和丸。3.夹惊证兼见惊惕哭叫,夜卧不安、磨牙,甚则惊厥抽风,舌尖红,脉弦。治以解表清热,镇惊息风。方中可加用钩藤、蝉蜕、僵蚕平肝息风,煅龙骨、茯苓宁心安神;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复感证1.肺卫不固证面色欠华,常自汗出,恶风怕冷,鼻塞流涕,发热不002第一章肺系疾病甚,反复感邪,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治以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加味。2.营卫不和证平素汗多,汗出不温,面色跳白,肌肉松弛,肢凉畏寒,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无力。治以调和营卫,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3.肺阴不足证面色潮红,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渴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治以滋阴养肺,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三、医案精解案1(史正刚医案)刘某,女,6岁。初诊(2018年7月21日)主诉:患儿发热3日。现病史:家长诉患儿3日前外出游玩回家后出现发热,夜间体温最高达39.4℃,自行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后体温降至37.5℃,晨起患儿出现咳嗽、咳痰,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急支糖浆”口服后症状未见缓解,昨日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8℃,呕吐一次,患儿自觉腹胀、纳差。诊见:体温38.3℃。患儿精神差,面色发红,汗多,咳嗽、咳痰,大便2日未解,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中医诊断:感冒;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属风热内郁,兼夹痰、夹滞。治拟解表清热、化痰消积。处方:旋覆花8g(包煎),忍冬藤8g,连翘8g,夏枯草10g,僵蚕8g,蝉蜕8g,木蝴蝶8g,浙贝母10g,鱼腥草12g,虎杖12g,槟榔8g,泽泻8g,滑石10g,青蒿8g,知母10g,生石膏20g(先煎),白薇8g,炒建曲8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焦山楂8g。3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并嘱患儿进清淡易消化饮食,注意休息。003。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儿科卷1周后电话随访,家长言患儿各项状均已消失。【按】患儿发病适逢夏季炎热之时,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肺气不宣,卫气不畅,则发热较重,汗出,面色发红;肺气失宣,则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内郁之证。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致患儿肺气失宣,卫气不畅,故治以清热凉血,化痰消积。方中旋覆花降气化痰;忍冬藤、连翘清热疏风;夏枯草、滑石、青蒿、知母、生石膏、白薇滋阴清热,凉血除蒸;木蝴蝶、浙贝母、鱼腥草、虎杖清肺化痰;僵蚕、蝉蜕息风定痉;泽泻渗湿泄热;槟榔、炒建曲、炒谷芽、炒麦芽、焦山楂以消食导滞。患儿用药后疗效显著,风热内郁证自拟方(旋覆花、忍冬藤、防风、紫苏叶、白芷、僵蚕、蝉蜕、焦山楂)在临床中随症加减,每获良效。案2(张士卿医案)何某,女,3岁。初诊(2009年11月28日)主诉:发热2日。现病史:患儿1日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伴咳嗽,咽痛,咽部充血明显,流涕,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白厚腻,指纹紫滞。中医诊断:感冒;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属外感风热之邪,兼夹食积化火。治拟祛风散热,消食化痰。处方:蒿芩清胆汤加减。青蒿10g,黄芩10g,桑白皮10g,杏仁10g,牛蒡子10g,茯苓10g,法半夏6g,知母10g,滑石10g(包煎),青黛10g(包煎),桔梗6g,制大黄3g,陈皮6g,竹茹6g,生石膏30g(先煎),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服1剂后患儿热退咳减,大便畅。2剂后,咽疼缓解,咳嗽消失。3剂后,疾病解除,食欲振,舌淡红、苔薄白。【按】小儿感冒主症为发热,往往由于感受风邪引起,加之小儿牌常不足,子病及母,易致饮食停滞,脾失健运,致母子同病。本病治疗采用蒿芩清004第一章肺系疾病胆汤加减,该方出自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由二陈汤加青蒿、黄芩、竹茹、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枳壳组成。该书中言:“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热郁,则三焦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泻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茯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小儿外感风热,再加食积化热,肺脾同病,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红疼痛,流浊涕,纳差,手足心热,夜卧不安,舌红、苔腻,指纹紫滞等。故投以蒿芩清胆汤加减极为合拍。案3(沈玉鹏医案)王某,男,4岁5月。初诊(2014年4月11日)主诉:发热3日。现病史:患儿3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8.9℃,伴有咽部疼痛,无汗,无鼻塞、流涕,无喷嚏,偶有咳嗽,无咳痰,家属给予“布洛芬”“小儿感冒颗粒”治疗1日,效果欠佳,患儿仍有发热,持续在38.5℃,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头孢、四季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治疗1日,效果欠佳。患儿既往有惊厥病史。刻下症见:发热,微恶风,无汗,咳嗽,少痰,咽部红肿痛,口唇干,睡眠欠佳,纳差,小便量少,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中医诊断:感冒;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属风热犯肺。治拟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桔梗5g,淡豆豉10g,僵蚕5g,钩藤10g(后下),石膏20g(先煎),知母10g,板蓝根10g,桑叶10g,芦根10g,青果10g,蝉蜕10g,沙参10g,甘草5g。005。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儿科卷3剂。水煎服,两日1剂,分3次口服。二诊(2014年4月14日)服上药后诸症明显减轻,再无发热,咽部红肿疼痛减轻,仍有咳嗽,有痰,睡眠好转,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脉数。上方减石膏、知母、沙参、淡豆豉,加牛蒡子10g、射干10g、木蝴蝶10g、浙贝母10g。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服药后诸症皆消,随访再未复发。【按】该患儿以发热恶风,咽部红肿疼痛为主症,符合中医学“感冒”的特征。沈玉鹏指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若护理不当,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感冒以感受风邪为主,可兼杂寒、热、暑、湿、燥邪等。常在气候变化,冷热失常,沐浴着凉,调护不当时容易发生本病。小儿纯阳之体,故临床以热证居多,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肺主皮毛,司腠理开阖,开窍于鼻,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致表卫调节失司,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治当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方选银翘散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石膏、知母清热生津,故重用为君药。桔梗、僵蚕、蝉蜕疏风利咽,宣肺止咳;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以上四药俱为臣药。芦根、桑叶、沙参清热生津;板蓝根、青果解毒利咽;钩藤疏风止惊,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沈玉鹏指出:由于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故治疗时可根据临床表现随症加减,对于咳嗽、有痰者,可加用前胡、百部、杏仁、浙贝母,以宣肺化痰止咳;饮食欠佳者,可加用苍术、茯苓、厚朴、槟榔、鸡内金等以消食开胃;对于有惊厥史者,可选用钩藤、僵蚕、蝉蜕、生龙骨、生牡蛎,以息风定惊;对于咽部肿痛明显者,可加用射干、大青叶、板蓝根、山豆根、青果等清热利咽。006···试读结束···...

    2022-08-19

  • 《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庞国明,王喜聪,尹贵锦,陈卷伟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作者】庞国明,王喜聪,尹贵锦,陈卷伟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丛书名】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页数】157【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5214-2328-0【价格】32.00【分类】小儿疾病-中医治疗法-外治法【参考文献】庞国明,王喜聪,尹贵锦,陈卷伟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内容提要:中医外治法,其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是中医治疗疾病常用的方法。小儿患病,多畏药怕针,外治法治疗儿科疾病安全有效,小儿易于接受。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科疾病的方法。本书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论2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第一节儿科外治法的发展历程中医外治法,相对于中医内治法而言,是口服药物以外治疗疾病的方法的统称。外治法与内治法所依据的理论一致。中医外治法具有形式灵活、方法简单、副作用小、疗效显著、造价低廉、依从性好等特点。中医儿科外治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其发展历程简述如下。我国最早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首开小儿外治法之先河,记载小儿药浴法,如“婴儿病痫”有“取雷矢三颗,冶(研),以猪煎膏和之,小婴儿以水斗,大者以一斗,三分和,取一份置水中,挠,以浴之”。虽未针对儿童论述,但其方法及理论的出现均为小儿外治法发展做好了铺垫。晋代陈延之《小品方》记载了21种小儿外治方法,涉及17种疾病。诸法中,以药敷法为主,还有药浴、药粉涂身及针刺消肿等方法。唐代医家孙思邈发展了多种儿科外治法,其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和《千金翼方》卷十一记载以“真珠散…研之如粉,以熟帛三筛为散…遣人以小指爪挑少许敷眼中”“治鼻不利,香膏方…取如小豆大纳鼻中”。将涂敷法发展为敷眼法、纳鼻法等,药物直达病所,增强疗效。《太平圣惠方》记载了针对小儿的多种外治法,如针刺、药浴、艾灸、热熨、药袋、肠道给药、滴耳、吹药等。如“夫小儿大便不通者…羊胆一枚,蜜一合,盐花半两…同煎如饧,捻如箸粗,可长一寸,内下部中,须臾即通”,是从肠道给药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颅囟经》是现存于世的最早的儿科专著。书中记载了运用外敷、喷鼻、药浴、洗眼等法治疗小儿病症。南宋刘防《幼幼新书》四十卷,记载以灸法、扑粉、药敷治疗脱肛,药浴、粉身治疗壮热,洗眼、涂敷、注药治疗眼赤痛等,小儿内外五官科的多种疾病均能在书中找到大量外治文献依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有初生儿“肾缩可以吴茱萸同大蒜、硫黄涂其腹,仍用蛇床子烧烟熏之…血眼可以杏仁嚼乳汁点之”。陈复正在《幼幼集成》中记载了大量儿科外治法。如盐汤探吐法、喑鼻法、涂囟法、搽法等。清代“外科之宗”吴师机认为小儿病“夫药熨第一章概论3本同乎饮汁,而膏摩何减于燔针”,其著作《理瀹骈文》列儿科膏药方7首,以贴敷药物的形式治疗小儿痘疹余毒未清、痞证、惊风等,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当今,中医药事业发展备受重视,适宜技术的推广如火如茶,小儿中医外治法蓬勃发展。医者们通过整理研究发掘了刮痧、拔罐、耳穴、蜂疗、蜡疗等古老的方法为今日儿科临床所用,更将一些现代医疗技术融入儿科外治,如中药雾化、中药灌肠、中药贴敷、超声离子导人、热敏灸、电磁疗等方法的推广,不仅实现了“西为中用”,让新技术为辨证论治服务,更提高了疗效、简化了操作、扩大了适应证,使外治法治疗小儿疑难病症成为现实。当下小儿外治法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很多患者所选择,如何更加深入地继承研究和整理先贤医家学术思想,结合临床优势,做好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充实、发展、创新小儿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儿科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第二节儿科常用外治法一、穴位贴敷法《理瀹骈文》中有言,贴敷药物能“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津液”。药物贴敷于穴位,在药物刺激穴位的同时穴位吸收药物之气,经过经脉输注于体内融化到津液中,从而发挥药效。该法操作简便,无痛苦且收效迅速,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小儿肺系、脾系等疾病治疗中。穴位贴敷疗法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中医外治法,本法综合了经络穴位与中药吸收的双重作用。刘殿玉等提出,从整体观念调理肺脾肾不足是治疗哮喘的关键,选取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丁香、肉桂等在三伏天贴于定喘、肺俞、膏肓等穴位,发现中药穴位贴敷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对远期预后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4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二、推拿法小儿推拿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操作者以指代针在患者体表穴位或部位施加物理刺激,以促进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纠正经络的偏胜或不及,祛邪扶正,加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因其具有痛苦小、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等特点,目前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有文献报道,将研究中纳选80例临床诊断为脾失健运型厌食症的患儿作为研究主体,根据其临床治疗手段的差异性将其分治疗组(施以推拿法干预)及对比组(施以口服消食片干预,每组组内成员均为40例,接受干预后,治疗组取得的痊愈率为49.0%,其治疗总有效率达100.0%;而对比组取得的痊愈率为18.7%,其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7.5%,两组数据间相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灸法灸法是指应用艾绒或药物在体表皮肤或穴位上温熨或烧灼,使热力、药性渗透到穴位上,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祛邪扶正,防治疾病的目的,常用于儿童虚性、寒性疾病的治疗。神阙灸也是儿童期防病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现代研究表明,人体之脐为腹壁最晚闭合之处,皮层最薄,皮下无脂肪组织,布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加之脐周平坦脐部凹陷的结构特点,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和感传功能,故常灸神阙可温经通络、回阳固脱、扶阳培元,常用于防治小儿脱肛、急性腹泻、吐泻、食积等。四、针刺法针刺法能够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和经络,调整人体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减轻疾病症状、改善体质和减少发作次数的治疗目的。·针刺法常联合中药汤剂使用,或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亦有单独治疗起效者,如肺系疾第一章概论5病常用的针刺穴位包括肺俞、定喘、大椎、风门等。电针作为针刺的一种辅助措施,吸取了现代电子医学的理论,以电流借助毫针针体刺激相应的腧穴,具有针刺和电刺激的双重治疗作用,具有很好的止痛、抗炎效果。电针起效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神经电传导抑制相应的痛觉中枢,不仅能使痛阈提高,还能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五、中药灌肠法中药灌肠法是根据中医学与西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西医学研究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直肠注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直肠注人可使药物经肠道快速吸收,避免了肝脏及胃肠道对药物的影响以及药物对肝脏和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其易于操作、方法简便,尤其适合于口服给药困难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儿。有报道显示中药灌肠法治疗热性惊厥(温热疫毒证)再发的效果优于地西泮单独治疗。六、香佩法香佩疗法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芳香性中草药装入特制布袋中,佩戴在身上,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芳香类中药如佩兰、白芷、藿香、木香、艾草等具有辟秽化浊祛湿的功效。香佩疗法在现在也被延伸出用于小儿佩戴中药肚兜以调理中焦脾胃功能,平衡脏腑寒热,在临床应用中患儿痛苦最小,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从西医学角度分析,中药香囊的“药香”可刺激鼻黏膜,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同时灭杀各种病毒,由此发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感染、抗病毒等多重功效。有文献报道,观察232例社区感冒居民的临床资料,发现接受中药香囊干预后,患者的感冒治愈效果明显提高,达到89.83%,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IgA、IgM及Ig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6.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七、耳穴压豆法耳穴压豆法以中医学理论及人体全息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调节相关经络功能,推动气血运行,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将王不留行籽或者是耳针压在相应的穴位处,反复刺激,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八、刮痧法刮痧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疗法之一,早在《内经》就有记载,其具有简便易行、见效快、无副作用等优势,在我国乃至世界上流传甚为久远。它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使用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肌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暗红色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九、足浴法足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部药浴。足部为三阴经的起点,三阳经的终点,经络穴位又有沟通表里内外,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而足阳明经、足少阴经均沿咽喉循行,善治咽喉肿痛,足浴可使药液中有效成分吸收后循经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因本法无痛苦,操作简便,依从性高,故易于被家长和孩子接受。十、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离子导入法是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穴位、病灶或黏膜导入人体的一种外治法。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法不改变中药原本的药性,不损伤胃肠消化系统,有局部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及发展前景。该疗法通过电离出中药中的离子成分,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试读结束···...

    2022-08-19

  •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编【页数】274【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132-5835-7【分类】中医儿科学-诊疗-指南【参考文献】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内容提要:本指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负责编写,是指导和规范中医防治中医儿科疾病的纲领性文本。本指南的编写、修订和发布旨在继承传统、吸收现代研究成果、应用现代科研方法的基础上,为中医儿科疾病诊疗提供能够被行业内实际应用、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诊断标准及辨证治疗等技术方法。本书包括儿科二十余个常见病种的诊疗。《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试读中华中医药学oafCh团体标淮T/CACM1151-2019代替ZYYXH/T269一2012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CliicalguideliefordiagoiadtreatmetofediatriciTCMEureiichildre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圆武好家部拉弱火亦家08-10-2T/CACM1151-2019前言本指南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指南代替了ZYYXH/T269一2012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与ZYYXH/T269一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见1,2012年版的1):一增加了使用对象(见1);一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2,2012年版的2):修改了诊断及鉴别诊断(见3,2012年版的3);修改了辨证证候描述(见4.1~4.4,2012年版的4.1~4.4):删除了辨证中的肝经湿热证(见2012年版的4.3,5.2.3);修改了治疗原则(见5.1,2012年版的5.1);修改了分证论治证候及常用药(见5.2,2012年版的5.2);修改了中药名称(见5.2.1~5.2.4,2012年版的5.2.1~5.2.4);增加了辨证中的脾肾两虚证(见4.3);删除了桂附地黄丸(见2012年版的5.3):增加了五子衍宗丸(见5.3):增加了醒脾养儿颗粒(见5.3);修改了缩泉丸(见5.3,2012年版的5.3):修改了针刺疗法(见5.4,2012年版的5.4);删除了穴位注射(见2012年版的5.5):增加了艾灸疗法(见5.5);删除了捏脊疗法(见2012年版的5.6):增加了推拿疗法(见5.6);修改了穴位贴敷疗法(见5.7,2012年版的5.7):修改了行为疗法(见5.8,2012年版的5.8):—增加了预防和调护(见6)。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山东省烟台市中医医院。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王仲易、杜可、田建东、冯振娥、刘晓鹰、李华、张欣、周静冬、侯树平俞建、黄清明、韩峰。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儿科专家指导组:组长:汪受传;副组长:马融、沈同、俞景茂;秘书:王雷;成员:丁樱、王孟清、王素梅、艾军、闫慧敏、李新民、李燕宁、赵琼、赵霞、胡思源、俞建、虞舜、虞坚尔。本标准于2012年7月首次发布,2019年1月第一次修订。3T/CACM1151-2019引言《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以下简称本指南)的编写目的在于规范中医儿科小儿遗尿症的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儿科常见病中医标准化处理的策略与方法,促进中医儿科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本指南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符合医疗法规和法律要求,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可参照性,可作为临床实践、诊断规范和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指南为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是2012年版指南的定期更新。研制程序和方法按《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要求执行」本指南的研制,遵循“形式上与国际接轨,内容上反映中医古今共识与学科进展,以利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推广全国、推向世界”的指导思想,以及基于“证据”的儿科常见病循证诊疗指南研制方法。本指南是在充分搜集和整理文献证据以及不断征求行业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对原有指南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相信随着科研的进展、临床的应用,本指南会不断得到修订、补充。本指南依据文献研究的结果,从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等方面综合古今见解,按Dli法(专家调查法)制作、统计问卷,向以中医儿科医师为主的专家(主要为高级职称者)群体征求建议,制作了2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又开展了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专家指导组审核、公开征求意见,从而形成了专家共识。本指南形成推荐治疗方案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及参与论证的有关专家通过医保政策、临床经验随访调研等考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观点和选择意愿,兼顾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指南通过审评后,将通过发布会、指南应用推广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班、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等多种渠道宣传、贯彻、实施,在行业推广应用。并编制《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临床应用参考手册》供推广实施用。本指南计划定期更新。由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更新本指南研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资助单位的观点或利益不会影响最终推荐建议的形成。参与本指南开发小组的所有成员声明:他们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利益冲突T/CACM1151-2019小儿遗尿症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小儿遗尿症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本指南适用于3~18周岁人群遗尿症的诊断和防治。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泌尿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医师使用。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小儿遗尿症Eureiichildre小儿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小儿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每周超过一定次数,持续至少3个月。中医古籍中称为遗尿,中医又称“遗溺”。西医称为“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3诊断及鉴别诊断3.1诊断1-3主要症状: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睡眠较深,不易唤醒。发作频率:3岁到5岁,每周至少有5次遗尿,症状持续3个月。5周岁以上,每周至少有2次遗尿,症状持续3个月。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细菌培养未见异常,泌尿系统B超或可见膀胱容量小,腰骶部磁共振检查或X线检查或可见隐性脊柱裂。3.2需与遗尿鉴别的病种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泌尿系畸形、尿崩症、神经源性膀胱、脊髓病变。4辨证1,4-6]4.1下元虚寒证以夜间遗尿为主,熟睡不易唤醒,天气寒冷时加重,小便清长,面色少华,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或白滑,脉沉细或沉弱。4.2肺脾气虚证以夜间遗尿为主,小便清长,可伴有白天尿频,感冒后遗尿加重,自汗、动则多汗,面色少华或萎黄,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或胖嫩,苔薄白,脉弱或细弱4.3脾肾两虚证时有睡中遗尿,熟睡不易唤醒,尿清长,进食冷饮后遗尿加重,白天或有小便失禁,精神紧张时小便次数增多,自汗、动则多汗,面色萎黄或皖白,神疲乏力,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脉沉迟无力。4.4心肾不交证以夜间遗尿为主,夜寐难醒,五心烦热,性情急躁,多动少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形体消瘦,夜卧不安,多梦、呓语,易哭易惊,盗汗,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或沉细数。5治疗5.1治疗原则本病以虚证居多,实证较少,病位在肾与膀胱,总的治则为温补下元,固摄膀胱,采用温肾阳益脾气、补肺气、醒心神、固膀胱等。5.2分证论治5.2.1下元虚寒证治法:温补肾阳,固摄止遗。5T/CACM1151-2019主方:桑螵蛸散(《本草衍义》)合菟丝子散(《太平圣惠方》)加减。(推荐级别:C)7-刷常用药:桑螵蛸、远志、附子(先煎)、山茱萸、鹿角霜(先煎)、石菖蒲、菟丝子、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肉苁蓉、茯神、五味子。注意:治疗使用附子时,应注意用法、用量及煎煮方法,避免其毒副作用。加减:伴有寐深不易唤醒者,加麻黄;兼有郁热者,加栀子、黄柏;兼有湿热者,加龙胆、黄芩。5.2.2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固摄小便。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推荐级别:D)例常用药:炙黄芪、柴胡、山药、白术、太子参、乌药、陈皮、炙甘草、益智、升麻、当归、覆盆子、菟丝子。加减:寐深难以唤醒者,加麻黄、石菖蒲;兼有里热者,加栀子。5.2.3脾肾两虚证治法:健脾益肾,固摄缩尿。主方: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缩泉丸(《魏氏家藏方》)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太子参、茯苓、山药、白术、乌药、陈皮、砂仁(后下)、炙甘草、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加减:食少不化者,加炒谷芽、焦六神曲;大便溏薄者,加薏苡仁;夜尿增多者,加桑螵蛸。5.2.4心肾不交证治法:清心滋肾,安神固脬。主方:交泰丸(《韩氏医通》)合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黄连、肉桂、党参、甘草、车前子(包煎)、地黄、淡竹叶。加减:五心烦热者,加五味子、酸枣仁、牡丹皮、山茱萸;烦躁叫扰者,加龙骨(先煎)、牡蛎(先煎)、白芍、龟甲(先煎)。5.3中成药治疗小儿益麻颗粒(又名小儿遗尿宁颗粒,益智仁、麻黄、肉桂、菟丝子、鸡内金、白果):每袋5g。5~7岁,每次5g,1日2次;7~14岁,每次5g,1日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下元虚寒证。(推荐级别:C)o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每100粒10g。建议用法用量:3~6岁,每次1.5~3g6~14岁,每次4~6g;<6岁,捣碎、温开水浸化服用。每日2次。用于下元虚寒证。(推荐级别:D)9)缩泉胶囊(山药、益智、乌药):每粒0.3g。≥5岁,每次0.9g,每日3次。用于脾肾两虚证。(推荐级别:B)四醒脾养儿颗粒(一点红、毛大丁草、山栀茶、蜘蛛香):每袋2g。3~6岁,每服2袋(4g),每日3次;6~14岁,每服3~4袋(6~8g),每日2次。用于脾肾两虚证。(推荐级别:C)2-]5.4针刺疗法主穴:百会、神门、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推荐级别:C)⑧,操作方法:患儿首取仰卧位,取百会、神门、关元、气海、中极、水道、三阴交,浅刺,留针10分钟;次取俯卧位,针刺肾俞、命门、膀胱俞,方法同上。用于下元虚寒证。脾肾两虚加足三里、脾俞;肺脾气虚加肺俞;心肾不交加内关、遗尿点。5.5艾灸疗法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双)。以艾灸行雀啄灸,每个穴位10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6···试读结束···...

    2022-08-19 中医儿科临床 中医儿科学介绍

  • 《中医儿科薪火传承辑要》崔文成,刘清贞,张若维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儿科薪火传承辑要》【作者】崔文成,刘清贞,张若维主编【页数】236【出版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5331-9734-6【分类】中医儿科学-文集【参考文献】崔文成,刘清贞,张若维主编.中医儿科薪火传承辑要.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2.图书封面:儿科薪火传承辑要》内容提要:书中汇集了崔文成的医路体悟、方证传真、理论探讨、临证心得、科研成果、医院文化、中医文化、医学伦理、岗位管理、学科建设、读书心得、论文发表、学术交流、著作出版、获奖、荣誉、履历、人才培养、特色制剂等内容。《中医儿科薪火传承辑要》内容试读医路体悟崔文成一、大学习医之道,军训影响深远1978年我高中毕业,被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录取。同年10月7日(农历九月初六),我从家乡高密来到位于济南的山东中医学院。报到后,我们78级全体学生到潍坊坦克部队军训了一个月。军训对我的影响很大,部队严格的时间管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持之以恒、坚持锻炼等军事化管理的理念,贯彻运用到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大学期间随体育班长王少山师傅每晨绕山师大院长跑一圈,养成的锻炼习惯使我受益颇深。大学5年,我严格遵照张珍玉、迟华基、刘持年等老师传授的“诵、解、别、明、彰”习医之道和毛泽东主席“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教导,夜以继日地认真学习。基础课、桥梁课、临床课的学习,夯实了我的中医基础。我于菏泽地区中医院见习期间,受丁元庆同学的影响,每晚习字临帖,与魏新军同学一起学古汉语,受益至今。我又先后于青岛市中医院、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实习,1983年7月本科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二、独立诊疗告捷,协作会诊获奖1983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革命老区五莲县洪凝医院。刚独立诊疗时,诊治了一位持续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快、抗“0”高、舌苔薄黄腻的住院患儿,辨证为风热夹湿证,用银翘散加蝉蜕、滑石方治疗,结果一剂热退、症状消失,受到患儿家长和同事的连连夸赞。1984年6月,我以全县病历大赛第一名的成绩被调到五莲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在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我曾应邀会诊外科一位患多发性肝脓肿、长期发热的男性患者,用龙胆泻肝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半个月后,患者热退中医儿科薪火传承辑要肝脓肿消失而出院。在为一位内科长期潮热、夜间恶心的女性住院患者会诊时,我认为该患者脑炎的可能性大,经传染病科医师行腰穿做脑脊液检查后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受到上级部门奖励。三、研究伤寒文献,得之类方辨证1985年9月,工作2年多的我考入母校读研究生,导师是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所徐国仟教授,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徐灵胎〈伤寒论类方〉学术思想研究》。从此,我走上了类方研究《伤寒论》之路,开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获良多,奠定了坚实的临证基础。我先后发表《〈伤寒论类方〉编次特点》《论类方辨证》《方证理论与类方辨证的三点认识》等论文。读研究生期间,在曹志群同学的引导下,我和张同振、王成堂等同学一起参加了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奇文主编的书籍《长寿秘诀选注》《实用中医保健学》等编写工作,受益匪浅。我还将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归纳为九个方面,对中风通腑的意义、通腑九法的适应证候、常用方药等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于1989年在《中医药研究》发表了论文《中风通腑九法》。四、术业专攻儿科,行以先者为师1987年研究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当时,迟景勋院长拿出他的手抄本《刘东昇儿科验方》让我抄写,教导我做儿科医生意义重大,功在当今社会、利在千秋万代。儿科主任刘清贞把我领到儿科,从此我就成了一名儿科医生。先来科里的大学同班同学曹宏师姐交给我一些儿科协定方,使我迅速适应了工作环境。1988年儿科创建病房,刘谟梧、孟宪兰、杨献春、张桂兰、张玉兰、赵岩、王延泉、王鲁莉、刘淑梅等老师都主管过病房,刘清贞主任进行专家查房。我当时以门诊为主,参加轮值病房夜班(1993年因医院建新病房楼,须拆除旧楼而使儿科病房关停)。王延泉老师拿出董廷瑶的《幼科刍言》蔡化理的《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朱良春的《虫类药的应用》等书籍指导我阅读,使我的临证水平日渐提高。我还订阅了《演讲与口才》《父母必读》等刊物,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研究儿童保健与疾病的防治。例如,其中提到“说话”就是自己心悦地说、让人听了也心悦的话,尤其是消除患者及其亲属们的心理负担:“一句话让人笑”,对缓解和控制病情有很大的帮助。医路体悟五、小儿热病为多,温病纵横释要当时儿科有十几名医生坐诊,每天的病号多达四五百人。很多时候大家都顾不上喝水、上厕所,一坐就是大半天。我接诊的患儿多以发热为主、感染性疾病居多,急用先学,温病为要。1988年,我购得赵绍琴、胡定邦、刘景源编著的《温病纵横》,书中将温病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型,卫气营血辨证从横的方面标明了温热病由浅入深的传变层次,三焦辨证从纵的方面概括了湿热病由上至下的传变途径。拜读附篇赵绍琴温病论文选后,有几点领悟颇深。1.“在卫汗之可也”的“汗之”是目标,当用辛凉清解之法达到邪祛、热清、卫疏的目的,则三焦通畅,营卫调和,津液得布,自然微微汗出而愈。2.“透热转气”是排除障碍,使已入营之热外透的方法。“热陷心包”又称逆传心包,除具有营分证营热伤阴的基本特点外,而且有痰,痰热相结、蒙蔽心包、堵塞心窍。热陷心包轻症以菖蒲、郁金即可开,重症须用“三宝”,或清宫汤送服“三宝”,窍开,心包之热始可透转。此涤痰开窍,即排除障碍,宣展气机,开营热外达之路,即为“透热转气”。其他如热邪入营兼有湿阻、食滞、过用寒凉、温补、滋腻等,都可导致气机不畅,治宜清营养阴之中适当加入相应的疏通气机之品,开营热外达之路,以导之外达。总之,应使其气机宣畅、营热尽快透出气分而解。3.赵绍琴“湿热病的治疗体会”中将寒化过程分为湿阻、凉遏、寒凝(冷束)、冰伏四个阶段。湿温病的治疗,应以化湿、祛湿、渗湿为主,切忌早投寒凉之品。否则误治,湿未祛而热反恋。治湿必先化气,“气化湿亦化”。湿在上焦则宣肺气,在中焦则运脾气,在下焦则化膀胱之气。湿开则热随湿祛。湿祛再议清热,非热重湿轻者莫轻用苦寒。1988年,我又拜读了金寿山讲授、李其忠整理的《温病释要》,对“有别于温热的湿温证治大要”印象很深。书中介绍温病学常用处方有二“丹”,一是治气分湿热留恋的甘露消毒丹,二是治逆传营血热深神昏的神犀丹,两者确是用之有效的好方子。研读《温病纵横》《温病释要》后我深受启发,临证施行如桴鼓相应。甘露消毒丹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我用于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1989年我总结诊疗经验并发表论文《甘露消毒丹儿科新用》。神犀丹可清化湿热开窍、凉血滋阴解毒。清代王孟英谓:“温热暑中医儿科薪火传承辑要疫诸病,邪不即解,耗液伤营,逆传内陷…急须用此,多可挽回。”我用神犀丹化裁治疗扁桃体炎、紫癜、银屑病等多获良效,2013年发表论文《凉血解毒透表法治疗银屑病验案1则》。六、研制乳蛾合剂,述要手足口病1990年,我被提拔为儿科副主任后到济阳县中医院帮扶支农半年,指导敷脐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经济阳县中医院孙金玉院长等总结整理成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的交流材料参会。在济阳帮扶期间,经李卫莉外科副主任推荐,我借阅了由汪福祥编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奥妙的人体语言》一书,对提升识人能力和望诊水平很有裨益。1990年,刘清贞主任和我联名发表了论文《乳蛾一号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84例》,此后参与研制了济南市中医医院第一个自制合剂制剂(刘清贞第1位、崔文成第2位主研)乳蛾解毒合剂,起到了引领作用。乳蛾解毒合剂治疗小儿扁桃体炎临床研究课题得到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1996年10月获济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手足口病,又称手足口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口腔、手、足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小儿传染病。手足口病属中医学时行疾病范畴,系由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治以利湿清热解毒为主,兼以透疹。典型病程可分为前驱期(邪侵肺卫)、典型症状期(毒在气分)、口腔溃疡期(毒热伤阴)、恢复期(肺胃阴伤)这四期进行治疗。1990年,我和刘清贞主任联名发表了论文《手足口病述要》。七、诊疗复感实践,识毒内外邪正1992年10月,我被评定为主治中医师职称。结合临床诊疗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慢性腹泻、咳嗽病久不愈等疑难病症的实践,对外感热病理论进行深入探索,我集中研读了李东垣的著作,对“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益脾胃,升发元气”“升阳散火”“甘温除热”等理论加深了认识,继1991年发表《“毒”在温病发病中的意义》(专题笔谈)于《中医杂志》之后,1994年又在《中医杂志》发表了《甘温除热法管见》。我认为,在外感热病(感染性发热性疾病)中,“毒”(包括现代认识到的各种病原微生物)邪是发热的原因,发热是毒强而正气奋起抗毒、产生特异性抗毒能力的表现。毒侵入人体之后,正气奋起抗毒,若正气胜而灭毒或排毒外出,则不病:正毒相持则毒留体内滋生繁殖,毒强则病发,毒弱则未必骤发,其后因饱食劳倦,或忧思恼怒,或外感六淫致正气医路体悟受伤,毒无所制而发病。因此,人体正气弱而不能灭毒或排毒外出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弱又奋起抗毒,与毒相争越激烈,则发热越高,其结果,若正气胜而灭毒或排毒外出,则热除:若正毒相持,力量相当,再不及时扶正灭毒,则可长期发热或低热不止:若正不胜毒,又治疗不当,正被邪伤,则变证蜂起,甚至造成死亡:若正气太虚,无力抗毒,正气不能与毒相争,则不能发热。所以,只有正气虚而又奋起抗毒,正毒剧争,才能产生大热。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之“内”与“外”应是指感受“毒”邪的部位而言。内指脾胃,部位在里,躯壳之内,故称因脾胃气虚而感受毒邪发生的传染病为内伤,相当于现代的消化道传染病:外指肺系,合于皮毛体表,部位在外,故称因肺系感受毒邪而发生的传染病为外伤,相当于现代的呼吸道传染病。李东垣把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脾胃气虚、元气损耗这一内在因素:把正气弱又奋起抗毒,正毒相争,正被毒伤的病理变化称为“阴火”(或相火、心火):把正毒斗争激烈而出现大热等症状的初期病证称为“热中”:把正气衰微,无力抗毒,不能与毒相争,也就不能发热的后期病证称为“寒中”。这是李东垣50余年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说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在治疗方面应始终以灭毒为主。根据患者正毒斗争的具体情况,而有多种不同治法。当毒强正不衰时,急当灭毒,毒灭正自安;当正虚毒强,不任攻伐时,当扶正灭毒,或扶正即所以灭毒。李东垣创立的除热方剂中,既有治疗毒强正不衰的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清胃散(《脾胃论》)等,也有治疗毒强正虚的升阳散火汤(《内外伤辨惑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脾胃论》)等,更有治疗正虚毒强的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清暑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以上方剂均载于《内外伤辨惑论》)等。甘温除热法作为诸多除热法的一种,是李东垣针对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湿浊内生、阴火上冲这四个外感热病气虚毒强发热的主要病理环节而提出的,并创立了补中、升阳、除湿、泻火的用药法度,属扶正灭毒的一种治法。李东垣创立的甘温除热法,体现了扶正灭毒的治疗原则,弥补了在外感热病的治疗中张仲景侧重温热、刘完素偏重寒凉、张子和偏于攻邪之不足,示人根据正毒斗争的具体情况来辨证施治,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八、控制哮证发作,治肝快速平喘哮证以发作性哮鸣气促、呼气延长、肺有哮鸣音为特征,相当于支气管哮中医儿科薪火传承辑要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证治汇补·哮病》记载:“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关键为痰饮内伏,遇触而发,反复不已。急性期应控制发作,目的在于即刻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黏液分泌。缓解期应祛除病因和抗感染治疗以防复发。基于对哮证发病的基本环节(气道挛急、痰阻气闭)及肝在哮证发病机制中作用的认识,在刘谟梧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对哮证发作期从肝论治,常收到快速平喘、控制发作的效果。1995年初我发表了《论哮证治肝》,文中提及对邪实正盛者分别采用镇肝法、清肝法和平肝法。镇肝法药用僵蚕、蝉蜕、地龙、全蝎、蜈蚣等,清肝法药用青黛、钩藤、龙胆、连翘、栀子、天竺黄、夏枯草等,平肝法药用赭石、旋覆花、枇杷叶、石决明、白蒺藜、菊花等。由于哮证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久则正虚的特点,故对以邪实为主而兼正虚者采用疏肝法,药用柴胡青皮、枳实、川芎、香附、生麦芽、郁金等:对以正虚为主而兼邪实者,则采用柔肝法,药用白芍、甘草、麦冬、当归、玉竹等:对正虚欲脱者采用敛肝法,药用山茱萸、龙骨、牡蛎、五味子、山药、乌梅、诃子肉等。由于风、痰、食、瘀及肺脾肾虚等病因病机常相互影响、相兼为患,哮证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配合清热、化痰、止咳、宣肺、消食、化瘀等品,灵活运用。九、注重食湿防治,擅疗湿热咳嗽1995年10月,我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我对食积与湿邪致病的思考源自于王延泉老师推荐的毕可恩等著的《食湿与小儿疾病》一书。该书明确提出了小儿疾病的病因学与成人不同,“食积”与“湿邪”在小儿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食积可造成积、滞、湿及化热、伤津、伤脾胃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造成正气耗损,抵抗力下降,易感外邪而发生多种疾病。研读之后我深受启发,1995年底发表《评(食湿与小儿疾病)》的文章。至今我临证时仍注重食湿的防治。结合临床实践,我将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道炎症的诊疗体会进行了理论升华。这类炎症属于温病中的湿热病。湿热咳嗽以咳嗽、舌红、苔腻为辨证要点。病因是湿热合邪侵犯人体:发病与时令、地域和体质因素关系密切:病机为湿热犯肺,肺失宣肃,痰浊内生。故以清热祛湿,宣肃肺气,化痰止咳为治法。发病初期多属湿热郁阻,肺气失宣,治以宣化湿···试读结束···...

    2022-08-19 中医药薪火传承 中医薪火相传

  • 《海派中医董氏儿科》王霞芳,倪菊秀,董幼祺主编;封玉琳,李战,董继业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海派中医董氏儿科》【作者】王霞芳,倪菊秀,董幼祺主编;封玉琳,李战,董继业副主编【丛书名】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系列【页数】334【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5478-3756-6【价格】48【分类】中医儿科学-中医流派-上海【参考文献】王霞芳,倪菊秀,董幼祺主编;封玉琳,李战,董继业副主编.海派中医董氏儿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儿科》内容提要:《海派中医董氏儿科》共分为三个部分,上篇渊源与发展主要讲述董氏儿科的缘起、传承与发展、流派影响以及董氏儿科代表人物事略;中篇学术与临床,从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优势病种、适宜技术、用药特色与验方、经典医案医话等方面系统总结董氏儿科的理论、诊治经验、用药及技术特色;下篇介绍董氏儿科流派发展的现状与创新,并收录董氏儿科大事记等内容。《海派中医董氏儿科》内容试读上篇渊源与发展,医董第一章儿科流派渊源董氏儿科历史渊源,至今历经七代,其医术名蜚海内外,特别是第四代传人董廷瑶被誉为当代中医儿科之泰斗。他在80多年的中医临床数百万人次的从医生涯中,为中医事业发展,为广大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了卓著的功绩,是董氏儿科的真正奠基人。浙东水乡钟灵毓秀,自古名人辈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最南端的姜山镇董家跳村,南濒四明山余脉,北枕阡陌纵横,一条奉化江支流蜿蜒穿梭而过,环境优美,处处透露出一派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董氏儿科就是起源于“董家跳”。说起董家跳,历史非常悠久,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中,考古工作者成功勘查了董家跳遗址,采集到史前稻类、木炭、石斧、陶片等文物,经鉴定,距今大约5000年。而“董家跳”村,原先不用此名,据说过去村里的范家女儿招了3个董家的男子做女婿,后来由于范家逐渐衰落,而董家家族不断壮大,董家人认为董家的发展是“跳”进范家的原因,因而名其村为“董家跳”,一直沿用至今。考查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所作《传家之宝》的董氏家谱,董氏儿科可追溯到董云岩(1798一1876)。据家谱所述,云岩系出名宗,代传望族,为人刚方,秉性孝友,治田尽职,兼以酿酒,并能医治病,惠及乡里。可见董氏儿科已起源于此。云岩之子董丙辉(生、卒无从考证),家谱记载其品重儒林,名誉乡里,早能勤学,壮岁兼医,得范公之要术,长桑授灵异之方,扁鹊妙药,因之不但善治内妇,更专儿科,在当地及周边颇有名望,每日求诊者络绎不断,为董氏儿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丙辉之子,董水樵(1857一1920),字乾增,号质仙,堂名四勿轩,户名“隆盛2房”,家谱记述:“志在岐轩,功深《灵《素》,橘井之深,杏仁之精,芳名远播。”在第民国《鄞县通志》(第四文献第一册,甲编上人物一)中亦记其名,并注释:其以章流儿科名其学,受自父丙辉而加精研,察食指关纹,即能知所受病,方宗叶天士,明其医理医术。渊源董水樵初受训于丙辉公,旋游学于同邑儿科前辈石霖汝之门,以其勤学苦研,尽得父辈与石氏之心传。尝谓为医者必深究《内》《难》《伤寒》诸经典之旨,而对诸家学论,庶可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故其处方用药,崇古而不泥,应温则温,应凉则凉,不惑于一家之见而墨守成规。水樵公以小儿痘、疹、惊、疳四大要症为擅长,如对天花的辨治研究更切,认为天花之治应着重于气、血、水、火四字,审其顺逆虚实,以解毒化毒,救偏制胜为其要图。他认为盖痘之发也,以血化为水,水化为脓;若脓已成,则毒尽化,此时尚饮食如常,诸事皆吉,即可无忧。此譬若豆之茁长然,必赖阳光之火以煦之,阴寒之水以濡之,始克成实,是即“阳生阴长”之《经》旨也。夫痘毒之起,从至阴以达阳,藉身中气、血、水、火领载充长,必须苗而秀,秀而实,而后毒始外泄,元气内返,斯无变症,徜有变挟,要在医者详辨而善治之。并明确指出:痘之将发,类似伤寒,壮热憎寒,身痛头疼;唇红腔赤,呵欠惊惕,卧则不安。若耳后起红筋,中指、鼻尖、耳、尻骨冷,颈项有核起者,名曰“痘彩”,此皆为出痘之先兆。并明确指出痘症与五脏的关系,认为痘是自里达外,由深及浅始于肾而至肝、至心、至脾,络而及肺。如病在心,则舌上可见黄、赤、红、白、黑等苔:心不宜病,病则胃不开;又一时单声哑者,乃少阴心血不能上荣于舌,名日“瘖痱”。眼闭为肝病;肝宜病,若肝不病,反为不灵,故云:“肝病心不病,自然而安;心病肝不病,还气复血尚未定(十二日还气,十四日复血)。”唇之四周,乃脾部位;凡痘起浆,其色应白,灌脓后,自由变黄,至人九日之间,若浆色不黄,是脾病也,名为“发脾传胃”,则谷气伤可以致死。鼻为肺窍,痘出时鼻流长涕者,是肺不病;如见干黑而声哑,是为肺燥。肾病则耳不闻,主浑身生黑疗或发紫疱。此痘与五脏病变之大概至于痘之顺逆,认为顺者一日如麻,二日如栗,三日如痘,四日要出齐,五日要圆浑,六日要起浆,七日要浆足,八日要老浆,九日要回头,十一日要渐渐收靥落痂,为此按期收功,是为正常。总之痘之顺者要出尽,要起发,要浆足要靥厚也。视其症见颗粒稀而分明,能出到脚心,精神如常,睡卧安宁,饮食频海进,二便均调,不怕灯火,不惊悸,不呕吐,不烦渴,眼鼻滋润,声音响亮,面色光彩。反之若壮热目赤,神倦烦躁,昏狂谵语,不思饮食,衄血便血,喉痛舌黑,惊董惕呕恶,鼻燥唇裂,音哑痰鸣,喜饮吐蛔,蚊迹蚤斑,面色焦枯,此为危逆矣。至其治疗原则为:用攻不致伐元,用补不使助邪;实热则清解之,虚寒则温补之,务使正气无损而邪气得释,则毒火可清,而气血自调。在选方用药上尝谓解表诸方为初热期时所必用,唯升麻一药,以其能升阳于至阴之下,故不可妄施,免使毒气尽升头面,反多难治。因之宁用葛根之轻扬解肌,或少佐桂枝,乏其毒尽散于四肢,即险逆之症,亦可为也。其解余毒,亦以不伤胃气为主,即用芩连,亦用酒制。并指出痘之六日之前,亦不宜温补,补则滞腻,反令毒壅;六日以后,毒已出表,可用温补,以托其脓,可免痒疡之患。总之,执其中和,寒热温凉,随症施治,使阴阳平和,是为得计。今痘之症虽已绝有,但仍较详义述之,一是使其宝贵经验得以留存,二是可举一反三,学其辨证之思路矣。另如董水樵对麻疹的治疗,首重透发,并认为在运用一般常法外,尤须注意气血,因之为表,血为里,气血本互根,疹毒自内达外,与血分有莫大关系,故凡见气虚、血热、血瘀等致疹发不畅之逆症,常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紫草等,一方面为毒邪打开出路,另一方面帮助药物发挥更大作用,用之常能迅发见疹透而病安。对小儿急惊之病,董水樵认为其病机之初多属于伤寒化温、化热之三阳证。以小儿体脆神怯,不耐高热,易致惊搐。此若不先祛邪,遽投金石重镇,脑麝开窍,是舍本逐末,引寇入室。治惊之法,不必拘泥其名,当求治病之因。《经》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此其不同之病因也。而火有虚实,实火宜泻,以钱氏泻青丸、葛根芩连汤、承气、白虎及紫雪等为常用之剂。湿为寒水,辛温可化。风寒束表,桂枝汤主之,吐甚加玉枢丹,其发热汗出而渴者加天花粉,或佐以葛根。风由热化,寒由风聚,风热夹痰之惊,则用抗瀣丹、金粟丹、抱龙丸等,此乃治惊之大略对小儿慢惊的形成,董水樵则认为是:伤寒之阴证也,为五脏俱受病而属虚。多因吐泻,脾肺俱虚,肝木乘之,或水反侮土因而瘛疭;亦有过用寒凉,或攻下太骤,传变而成。其候搐无休止,身冷面黄,口鼻气寒,二便青白,昏睡露睛,筋脉拘孪。董水樵尝云:“治此证宜注意于未成之先,使惊不自成;至其既成,定须温法,唯治之较难矣。昔钱氏谓:‘慢惊为无阳之证,因脾土虚甚,而阳4不能以胜阴,是为阴盛阳虚定候也。’是以无风可逐,又无痰可驱,但以温补脾第胃,斯为得耳。”章流又如对痫痰,董水樵常法陈飞霞与杨仁斋,以治痫首在祛痰。痰在上者吐派之,痰在里者下之,兼以清心开窍,抑肝顺气,此先治其标,痰祛以后,再治其源本。古语虽有见痰休治痰之说,乃指正虚有痰者而言,苟有邪实,有痰在里而不祛之,是为实之,反令益痰。据此经验,用牛黄抱龙之类豁痰利窍,使痰得上越吐出:或用保赤散以下其顽痰,盖风痰一去,神态即清,后再以金箔镇心丹培元宁神,希痰不再生而心清神安,痫不复作。对于疳积之治,董水樵认为,疳必于积而成,但积久由脾胃虚弱所致,固虚为积之本,积反为虚之标,治疳不离乎脾胃,且当消扶兼施。如脾胃尚未十分衰弱者,可先去其积,而后调其胃气:已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视患儿之消化情况,以施半补半消、七补三消、九补一消等法;其后根据消化功能恢复情况,而逐渐增加滋养强壮之剂,以期脾健胃和,促进体力复元,同时必须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其效更速。其治疳之药善用五谷虫、三棱、莪术、蟾皮等。认为五谷虫气味咸寒,专入脾胃,功能消积化食行滞,无克伐之弊,若在剂量与配伍上加以掌握,几可通治疳积虚实各证,为一治疳之良药,加以醋炒,增加其消食之力。三棱、莪术,两品均能行气消积,散结除胀,且三棱善破血中之气,莪术则行气中之血,为“坚者削之”之谓,适用于腹部胀满、按之硬满者。若兼见腹部青筋,尚须佐以活血之品,如当归、赤芍之类,并认为二品在攻积药中,尚属平稳之剂,与益气健脾药相伍,可保无损。干蟾皮,其性辛凉微毒,有消积除胀之功,对于体壮实证,腹满臌大者,用之甚效,但需中病即止,不可久用。董水樵之子董廷瑶(1903一2002),字德斌,号幼幼庐主。董氏上有六位姐姐,长兄早逝,是独生子,因此父母虽对其钟爱逾恒,但教督甚严。7岁时即延请秀才老师教读经史子集,朗读背诵,日夕熏陶,由于领悟较深,因之早已能文。15岁起读《素问》(灵枢》及汉唐方书,并随父待诊。经3年悉心培植,勤学苦练,根基渐深,学业猛进。然其18岁春,父亲感温不治而病故(时年63岁),自此,其勉承遗志,边以行医,并请举子,齐头并进,得能立足于医林之中董廷瑶一生亦多坎坷,其21岁时,突遭土匪绑架,藏匿于奉化深山,勒索巨款,终以8000银元赎回脱险。其时董氏深悉乡居不宁,并尊母命移居宁波城内,悬壶行医,并撰写《匪窟十日记》发表于当时的《时事公报》,连载15日,中医其惊险曲折的经历轰动乡城,亦更以其精湛医术、高尚医德,而渐名扬甬城。氏自此求医者日众,可谓门庭若市,因其夙存幼幼之心,故以“幼幼庐主”作为堂科名。然其仍感不足,发奋图强,昼夜门诊出诊应接不暇,夜间又挑灯攻读不倦,久则心身憔悴,肺痨缠身,形瘠咯血,时无特效之药,生命可虑。在知医之下,试服野山参,每日3g炖服,1个月以后,形气渐复,脾健胃和,土能生金,其疾自愈。此后于每年春节生发之时,分10日连服野山参一两,连用10年,并于冬至膏方调料,自此精神矍铄,思路清晰,高寿之百年。1926年董廷瑶与吴涵秋等人成立了鄞县中医公会,1927年更名为宁波中医协会,并为该会的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经济科长。1929年国民党政府歧视中医,突然通过《废除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并制定了消灭中医6条措施。消息传来,激怒全国中医界和社会各界,并于3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医代表大会,董廷瑶、吴涵秋、王宇高作为宁波代表出席了大会,会间又组成请愿团赴南京抗争,在全国中医界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最终取得胜利。为中医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董氏之功不可磨抹。1937年抗日战争中,甬城迭遭日寇轰炸,宁波势必沦陷,不得已董氏于1938年携眷逃难上海,暂安身租界,希战事结束,重回宁波。由于旅沪及逃难来沪同乡众多,诊务渐渐繁忙,不能脱身,自此安居上海行医终寿董廷瑶长子董维和(1919一1972),字味和,号纯学。弱冠之年即随父于左右,临诊抄方,阅读医书,得益匪浅。1934年宁波效实中学毕业后,从师于宁波名医王宇高。1937年又旋回父身边专攻儿科。1939年随家迁居上海。1941年9月考人上海中国医学院,1943年7月毕业,为该院第十七届毕业生。通过9年的师从儒医,家传督教,学府深造,董维和之医理医术日臻完善为使一技之长报效故里,1943年8月,董维和毅然回甬,在宁波东马弄2号开设儿科诊所,并在当时的中医师公会担任编辑委员。1953年5月,他响应号召,组织成立了宁波鼓楼联合诊所(现为宁波海曙区鼓楼医院)任副所长。他曾历任宁波市第四、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兼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人大财政预算审查会委员、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市卫生科普模范积极分子、浙江省名中医。在学术上董维和常尊祖训,能“推理论病,推理论治”,对痧、痘、惊、疳诸多···试读结束···...

    2022-07-26 海派中医徐氏儿科 海派中医董氏儿科

  • 儿科中医外治集萃》潘朝云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儿科中医外治集萃》【作者】潘朝云编著【页数】188【出版社】阳光出版社,2020.11【ISBN号】978-7-5525-5679-7【分类】中医儿科学-外治法【参考文献】潘朝云编著.儿科中医外治集萃.阳光出版社,2020.11.图书封面:儿科中医外治集萃》内容提要: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但其肌肤柔嫩,脏气清灵,又较少有宿疾,故应用外治法见效明显,也易为家长及小儿接受。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各种外治法单用或与内治法配合应用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甚至一些疑难杂症,若应用得当,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外治诊疗疾病的过程分为辨病和辨证,与内治一样,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治疗是经典的中医治疗方法。因为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概括,而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做的结论;辨病注重从贯穿疾病始终的根本矛盾上认识病情,辨证主要是从机体反应状况上认识疾病。小儿皮肤嫩薄,皮肤给药较易吸收,脐敷、足贴、囟贴及中药药浴、足浴均具优势,而诸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可以考虑直肠给药,咽喉炎、鼻炎可以结合中药雾化等,厌食、积滞、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可以选择推拿、香囊药袋,药物肚兜等,脑瘫可以选择针刺、推拿、药浴等。具体应用时,除根据病证选择适合的外治方法,还要结合患儿的年龄,考虑其依从性,如病情需要,还可内外合治。外治法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一般以不超过两种为宜。《儿科中医外治集萃》内容试读1绪论1绪论一、中医外治法的发展中医外治法就是将药物施于体表、穴位,或通过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使药物从皮肤表面或循经传导而发挥作用,振奋经络,调整脏腑,祛邪外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外治方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充实发展,逐渐建立起独特的外治理论体系,其发展经历了5个主要时期。1.形成时期一远古至汉代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外治的记载,如“薰草佩之可已疡”:而《周礼·天官》“疗疡以五毒攻之”,可谓开腐蚀性化学药物外治法治外科疾病之先河。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治虢太子尸厥,施以针石及熨法而见效。《黄帝内经》记载了针刺、砭、灸、按摩、熨、渍、浴、蒸、涂、嚏、膏摩等治疗方法,初步形成其适应证。《五十二病方》记载洗浴、浸渍、熏蒸、热熨、敷涂、砭刺、灸、按摩、刀圭等外治法。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了丰富的外治疗法,除了继承前人经验,进一步细化外治方法外,还开创了塞鼻、灌耳、舌下含药、润导等法,为后世外治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发展时期—晋至唐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收录大量外用膏药,创指掐人中救卒中、竹管导尿、取剔咽喉异物等急救外治法。晋末《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外治方近90首,治疗痈疽病时竭力主张早期切排、针烙、引流及艾灸,并列有“相痈疽001丨儿科中医外治集萃知是非可灸法”专论。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对小儿外治法的应用数法合参。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收载的小儿外治法有27种290条之多,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及美容等分科。孙氏认为“少小身体壮热,不能服药”,其外治法在儿科应用甚广。3.充实时期一宋、金、元时期北宋医家钱乙《小儿要证直诀决》记载敷涂、热熨、水浴外治3法,方8首,治婴儿发热抽搐、口疮、牙疮等病证,用祛风镇痉之品煎水药浴治“胎肥、胎热、胎怯”,用涂囟法治百日内小儿抽搐。南宋儿科巨著《幼幼新书》所载外治之法,内容详备,如药粉要密绢筛箩,配制点眼剂,低温沉淀后取其上清液等。张从正著《儒门事亲》,善用汗、吐、下3法治一切外感、内伤病,包括了内外治法。4.成熟期—明清时代明清时代,外治技术趋于成熟并广泛应用,出现了外治法的专著。李时珍《本草纲目》荟萃明代及明代以前单、验方万余首,内外治并重。所集之方简便易取,在儿科应用广泛,如巴豆纸捻点灯熏治小儿喉痹:黄连末水调敷脚心治小儿赤眼。薛己《保婴撮要》载方40余首外治小儿外科病证,取法以敷涂、灸熨为多。灸熨法包括隔蒜灸、神效葱熨灸、豆豉饼灸等。《针灸聚英》日:“大椎上三壮,可保小儿无灾难。”清代外治法的论著有《验方新编》《急救广生集》等。而被誉为“外科之宗”的吴师机,创立了三焦分治的药物外治辨证体系,完善了中医外治法的理论体系,其外治法专著《理瀹骈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书中理、法、方、药俱全,总结出熨、敷、浸、洗、擦、涂、含、填、纳、熏、吹、吸、刮痧、推拿、按摩、火罐等数十种外治法,千余首方,其中用于儿科的有183方。5.新发展时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外治疗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关小儿外治法病种、疗效、作用机0021上篇1理的研究日益深入。除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如小儿夜惊、遗尿、厌食、腹泻、腹痛、便秘、咳喘、斜颈等疾病,也逐步拓宽到一些疑难病症,如脑性瘫痪、臂丛神经麻痹、抽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等。目前中医外治疗法不仅用于治疗,也更多地用于预防、保健。今后,中医外治法在儿科的应用将愈加受到重视。二、儿科应用中医外治法的优点外治法具有种类繁多、适应证广、方法简便、经济实用、直达病所、奏效快捷、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等优点。外治法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药物经体表吸收以通经贯络发挥药效,且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具有调节作用,故自古有“良医不废外治”之说。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但其肌肤柔嫩,脏气清灵,又较少有宿疾,故应用外治法见效明显,也易为家长及小儿接受。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各种外治法单用或与内治法配合应用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甚至一些疑难杂症,若应用得当,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外治诊疗疾病的过程分为辨病和辨证,与内治一样,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治疗是经典的中医治疗方法。因为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概括,而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做的结论;辨病注重从贯穿疾病始终的根本矛盾上认识病情,辨证主要是从机体反应状况上认识疾病。小儿皮肤嫩薄,皮肤给药较易吸收,脐敷、足贴、囟贴及中药药浴、足浴均具优势,而诸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可以考虑直肠给药,咽喉炎、鼻炎可以结合中药雾化等,厌食、积滞、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可以首选推拿、香囊药袋、药物肚兜等,脑瘫可以选择针刺、推拿、药浴等。具体应用时,除根据病证选择适合的外治方法,还要结合患儿的年龄,考虑其依从性,如病情需要,还可内外合治。外治法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一般以不超过两种为宜。003上篇···试读结束···...

    2022-07-26 中医儿科学主编 新编中医儿科学书籍

  • 《实用中医儿科诊治》钟永成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中医儿科诊治》【作者】钟永成著【页数】200【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578-5419-5【分类】中医儿科学【参考文献】钟永成著.实用中医儿科诊治.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图书目录:儿科诊治》内容提要: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生儿病证、时行疾病、常见虫病、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肝病证等诊疗过程中的病因病理分析、诊断思维、辨证论治等相关内容。本书按照当前中医儿科的发展要求,注重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侧重于中医儿科临床实践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本书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医师及专科初、中级医师参考阅读,亦适合广大医学生、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患儿家长也能从中获得很多裨益。《实用中医儿科诊治》内容试读第一章初生儿病证第一节胎怯【概述】胎怯是指初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功能均未成熟的一种病证。临床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即低出生体重儿多见。本病发病率较高,1979年全世界统计为新生儿总数的9.2%,1987年国内统计为6.4%。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目前围生期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关研究出生体重和婴儿死亡率之间关系的资料表明,2500g以下的婴儿,死亡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减少而急剧上升,与正常体重婴儿相比,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期死亡的危险性高出40倍,而极低体重儿则几乎是200倍,即使存活,并发其他疾病及生长发育障碍的比例也远远大于正常体重新生儿。此外出生时的低体重不仅对体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还将影响小儿的智能发育。我国早在宋代已对胎怯有所认识,《小儿药证直诀·胎怯》对其临床症状有较详细的描述,指出:“生下面白无精光,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将胎禀怯弱从五脏分证,《活幼口议》《幼科发挥》则对胎怯的病因有详细的论述,《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本病治疗“宜专培脾肾为主”。《幼幼集成·胎病论》对胎怯的预后判断提出:“若后天调理得宜者,十可保全一二,调元散助之。”目前国内外对低出生体重儿的研究着重在预防及对已娩出者的护理,与治疗有关的研究报道较少,近年来中医儿科界对已娩出的低出生体重儿,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采用现代科研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上探讨胎怯的证候特点和证候本质,发挥中药扶正的优势,增强其体质,提高其存活力及存活质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中医学在新生儿领域里新的拓展,是中医药对优生优育的新贡献。【病因病理】一、病因胎怯的发生原因与胚胎的形成及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情况密切相关。1.肾精亏损易致胚胎形成不良胎儿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生命的原始物质是精,此精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父母身体强壮,肾精充足,精神怡悦,精力充沛,才能阴阳相和,形成正常胚胎,此即《女科正宗·广嗣总论》所说“男精壮而女经调,有子之道。”凡是影响父母健康的因素,都可以影响胚胎的形成与胚胎的质量,导致胎怯、胎弱的产生,如早育、高龄、多产等。年少肾气不足,年老肾气已衰,精气1·实用中医儿科诊治·少,所孕之子必然羸弱。妇女多产、频产,耗损气血肾精,气血肾精尚未复原复又受孕,必累冲任,重伤肾气,因而生子怯弱,此即如陈飞霞在《幼幼集成·胎病论》中所言:“胎怯者…非育于父母之暮年,即生于产多之孕妇。成胎之际,元精既已浇漓,受胎之后,气血复难长养,以致生来怯弱。”又如饮酒、房劳亦能影响胚胎发育,“醉以入房”则易耗伤肾中精气,生子怯弱。而房事不节频伤肾气,暗耗肾精,胚胎无精以成,无精以养,致令生子天弱。此外,情志因素对胚胎的质量亦有影响,人之情志与脏腑气血功能相互影响,喜怒无常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影响受精卵的发育。2.气血不足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除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外,还需不断摄取来自母体的营养物质,使胎儿不断增长。如营养供给不足,孕母素体脾虚,气血亏乏,或怀孕期间脾失健运,不能充分吸收水谷精微以充养先天肾精,气血无以化生,冲任二脉亏虚,则致胎萎不长,正如《胎产心法·胎不长养过期不产并枯胎》所云“胎之能长而旺者,全赖母之脾土,输气于子。凡长养万物,莫不由土,故胎之生发,虽主乎肾肝,而长养实关乎脾土。”孕母脾虚是胎怯形成的重要原因,再如孕母素体多病,气虚血少,或怀孕时患病,各脏腑功能失调,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输送气血精微充养胞胎,可致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不足。双胎、多胎亦是造成胎怯的因素之一,多胎更需水谷精微供养,孕母脾运供不应求形成相对脾虚。此外,胎盘因素亦对胎怯的形成有影响,父母先天之精构成胎盘的物质基础,若父母先天肾亏,精血不足,或孕母脾虚不运,气血精微衰少,均可致胎盘重量减少,胎盘功能不全,从而影响对胎儿营养的供应,使胎儿体重不增。二、病理1.五脏皆虚,失于荣养胎怯的病理机制为五脏皆虚,禀受于气之不足也,如禀肺气为皮毛,肺气不足则皮薄祛寒,毛发不生;禀心气为血脉,心气不足则血不华色,面无光彩;受脾气为肉,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削:受肝气为筋,肝气不足则筋不束骨,机关不利:受肾气为骨,肾气不足,则骨节软弱,久不能行。胎怯是多种原因所致的先天不足,五脏均呈虚弱,然病变关键主要在脾与肾。2.先后二天不足,长养雏艰胎怯发病与脾肾两虚有密切关系。肾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既形成胚胎,又促进生长发育,维持全身代谢,先天之精需赖后天之精不断滋养才能充实,后天之精又须有先天之精蒸化才能被吸收和转输。胎怯儿成胎之际即肾精不充,出生之后,无精以资脾之运化,必然得不到后天之精的充养,根本虚则各脏腑无以滋生化育,因而不论是形态还是功能均表现为怯弱和不足,然胎怯儿虽五脏皆虚,总由肾脾两虚所致。【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1)初生儿出生时形体瘦小,肌肉瘠薄,面色无华,精神萎软,气弱声低,吮乳无力,筋弛肢软。一般体重低于2500g,身长少于45cm。(2)有造成先天不足的各种病因,如早产,多胎,孕妇体弱、疾病,胎养、胎教失宜,胎盘、脐2·第一章初生儿病证·带异常等。二、鉴别诊断胎怯患儿包括西医学所称的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二者主要区别在于胎龄,还可从皮肤头发、耳壳等外形去区别。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其出生体重多数不足2500g,身长不足45cm,皮肤薄、发亮,或有水肿,有毳毛及胎脂,头发乱如绒线,耳壳软,乳腺平坦无结节,指趾甲多未达指趾端,阴囊少皱襞,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小于胎龄儿,是指出生时体重在同胎龄正常体重的2个标准差以下,或在第10个百分位数以下,或比该胎龄应有体重低25%者,若足月但体重在2500g或以下者,称足月小样儿。【辨证论治】一、证候辨别1.辨别五脏病位胎怯有五脏禀受不足轻重之分。肺虚者气弱声低,皮肤薄嫩,胎毛细软;心虚则见神萎面,唇爪淡白,虚里动疾;肝虚者筋弛肢软,目无神采,易作瘼疯;脾虚者肌肉瘠薄,萎软无力,吮乳量少,呛乳溢乳,便下稀薄,目肤黄疸:肾虚者形体偏小,肌肤欠温,耳郭软,指甲软短,骨弱肢柔,睾丸不降2.辨别病情轻重小于胎龄儿据其临床表现,病变程度有轻重之分。轻型者胎脂消失,表皮轻度浸软再干后发皱可裂干,外形瘦长,眼睛张开能凝视四周。中型者除轻型症状外,羊水、脐带、羊膜、胎儿皮肤均有胎粪污染,伴羊水吸入或缺氧性颅内出血。重型者除上述症状外,胎粪色素沉着尤为明显,指甲、脐带、皮肤成黄绿色,但不均匀,表皮裂缝角化层下面的皮肤不黄,可与真性黄疸鉴别。二、治疗原则治疗胎怯可采用脏腑辨证分别论治。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禀赋不足,当以补肾培本为主,促进患儿加速发育成长。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者赖后天培补,充其不足,使气血化生有源,胎怯儿得以长养。临床辨证主要为肾精薄弱和脾胃亏虚两个主要证型,分别给予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气养血,温补脾阳治之。必要时根据证情需要,给予脾肾并补,并配合应用补肺、补心、补肝治法。补益同时佐以助运,避免呆滞。若患儿合并肺炎、败血症、硬肿症、溶血症等,又当先治其标或标本兼治,并发症好转后再缓图其本。三、分证论治1.肾精薄弱症候表现:形体瘦小,头大囟张,头发稀黄,耳壳软薄,耳舟不清,肌肤欠温,哭声低微,神萎少动,指甲软短,骨弱肢柔,或有先天性缺损畸形,脉息微弱。辨证要点:本证为胎怯最常见证型,多见于早产儿,表现为肾虚,元精薄弱。与脾胃亏虚从头发、耳壳、神态、指甲诸方面可以鉴别。治法主方: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加减。方药运用:常用药:熟地、茯苓、山药、枸杞子、紫河车、鹿角胶(烊化)、肉苁蓉、杜仲等。不·实用中医儿科诊治·思乳食加麦芽、谷芽、砂仁;兼见气虚加黄芪、党参;肢体不温加附子、鹿茸:唇甲青紫加丹参、红花。2.脾胃亏虚症候表现:肌肉瘠薄,手足如削,萎软弛缓,口软无力,吮乳量少,呛乳溢乳,哽气多哕,便下稀溏,目肤微黄,啼哭无力,指纹色淡辨证要点:本证主要表现为脾虚胃弱,多见于小于胎龄儿。有双胎、多胎史及孕母高龄或多病史。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脾气虚弱,故吮乳无力或不乳,吐泻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治法主方:补气养血,温运脾阳。保元汤加减方药运用:常用药:黄芪、人参、甘草、肉桂、干姜、茯苓、白术、陈皮。呕吐者加半夏、生姜:腹泻者去陈皮,加山药、苍术:腹胀者加木香、枳壳:喉中痰多加半夏、川贝。患儿气微欲绝,用生脉饮注射液静脉滴注;四肢厥冷用参附汤救治。【其他疗法】西医疗法1.一般处理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不宜长期持续使用。2.补充营养素生后头3天给维生素K,可防止出血,生后第3天可给维生素B、维生素C。生后第10天可给浓鱼肝油滴剂。生后1个月给予铁剂。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需补充维生素E2个月,防止生理性贫血加重,预防氧中毒。3.预防低血糖早期喂养及静脉补充10%葡萄糖,对血糖在2.22mmol/L(40mg/dl)以下者,即应静脉滴注25%葡萄糖2~4ml/kg,然后滴注10%葡萄糖,维持血糖在2.22~5.5mmol/L为妥。复发性低血糖可加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或泼尼松2mg/kg,每日口服。或高血糖素50g/kg肌内注射,每4小时1次。血糖稳定后停葡萄糖,再停激素。4.并发症的治疗并发低血钙抽筋者,立即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用等量葡萄糖液稀释,慢滴。有红细胞增多症者则进行部分交换输血。对纳呆伴营养不良、发育不良者给予锌剂,或间歇输少量血浆。5.防止感染合并吸入性肺炎或其他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预防护理】一、预防做好产前检查,注意胎儿生长情况,积极治疗严重妊娠反应,预防和控制妊娠中毒症。纠正贫血,劳逸结合,避免感染。二、护理(1)胎怯儿阳气不足,注意保暖,根据不同条件采用不用保温措施。(2)按体重、日龄计算所需热量,初生3~4天,不宜过多喂奶,可采用渐加法。吞咽功能差·第一章初生儿病证·者可采用胃管喂养,或静脉补充营养液。(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不直接吹风情况下开窗换气。一切用品均应消毒后使用,接触患儿应戴口罩、帽子,初生儿应侧位睡眠,防止呕吐物吸入,勤翻身以防发生肺炎喘嗽。第二节胎黄【概述】胎黄,以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黏膜、巩膜发黄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西医学称胎黄为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前后即出现黄疸,2一3周仍不消退,甚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则为病理性黄疸。延迟喂养、呕吐、寒冷、缺氧、胎粪排出较晚等可加重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症、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征、败血症等可造成病理性黄疸。本症多因母体胎孕之时,湿热熏蒸于胞胎,或产后感受湿热邪毒而致。轻者可不治而愈,重者因邪毒内陷心包,扰乱神明,可致昏迷、抽搐,甚至阳气暴脱而致死亡。我国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胎疸候》中对胎疸的病因、症状已有论述,提出其病因为“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症状为“至生下小儿体皆黄”。历代医家对此证的辨证认识不断提高。如《小儿药证直诀·黄相似》指出胎黄“若淡黄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而《婴童百问》则在治疗方面提出茵陈汤等处方,较以往有了进一步充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儿科工作者在应用中医治疗黄疸的理法方药基础上,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其中对新生儿溶血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丰富的经验,并在应用中药预防新生儿溶血症方面有所突破,对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也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对胎黄的证治内容与给药途径,使中医中药在防治新生儿疾病的领域中扩大了应用。【病因病理】一、病因多种病因可引起胎黄,常见的有湿热熏蒸、寒湿阻滞、淤积发黄3个方面。1.湿热熏蒸由于孕母素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正如《幼科铁镜·辨胎黄》云:“胎黄由娠母感受湿热传于胎儿,故儿生下,面目通身皆如金黄色。”或因胎产之时,出生之后,婴儿感受湿热邪毒所致。2.寒湿阻滞孕母体弱多病,气血素亏,以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虚弱,湿浊内生,或生后为湿邪所·实用中医儿科诊治·侵。湿从寒化,寒湿阻滞。3.淤积发黄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或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郁阻,如《张氏医通·黄疸》说:“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二、病理1.湿从热化,热重于湿新生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形气未充,脾运不健,感受湿热之邪未能输化,郁结于里,气机不畅,郁蒸肝胆,以致蕴生黄疽,出生以后,发于肌肤面目,而致皮肤发黄。因湿从热化,热重于湿,故黄色鲜明,常伴热象,属阳黄之候。如热毒炽盛,卒然发黄,邪陷厥阴,则黄疸迅速加深,伴神昏、抽搐等急黄之危象。2.湿从寒化,脾阳被困先天禀赋为胎寒素质者,脾阳虚弱,复因孕母之湿内传,蕴郁脾胃,寒湿阻滞,以致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正如《临证指南医案·疸》所言:“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因湿从寒化,故黄色晦暗,精神疲乏而为阴黄之候。3.湿热蕴郁,气滞血瘀小儿禀赋虚弱,湿热内阻,气机不畅,肝胆疏泄失常,以致气滞血瘀,脉络淤积而发黄,由于淤积在里,故面目皮肤发黄,色深而暗,且伴有肚腹膨胀,腹壁青筋怒张,胁肋下有积聚痞块等症。此外亦有因先天缺陷,胆道不通或阻塞,胆液不能循经疏泄,淤积在里,横溢肌肤,因而发黄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胎黄的诊断依据:(1)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肝脾常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2)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显著增高。(3)尿胆红素阳性及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4)母子血型测定,以排除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疽。(5)肝功能可正常。(6)肝炎综合征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二、鉴别诊断胎黄应首先鉴别其为生理性黄疸或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中再区别其为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或感染性黄疸,还应及早发现胆红素脑病。1.生理性黄痘大部分新生儿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于第4~6天最重。足月儿生后10一14天消退,早产儿延迟至第21~28天消退。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mol/L,早产儿不超过6···试读结束···...

    2022-07-26 中医儿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儿科

  • 皮肤专家冰寒帮你逆龄10岁: 科学抗衰有效修护13节课让肌肤宛若新生

    课程目录:【第一课】前言:你知道吗?从出生开始老化.m4【第二课】防晒:做对防晒,延缓衰老10倍.m4【第三课】内调:最全指南用胶原蛋白助你获得冻龄肌.m4【第4课】美白:100人见证!拒绝暗沉,5个小步骤让全身白到发光.m4【第五课】祛斑:祛除雀斑、老年斑、黄褐斑,清洁女神肌肤的秘诀.m4【第6课】嫩肤:彻底毛孔,粗糙肌肤,重塑婴儿肌肤.m4【第七课】抗敏:修复皮肤屏障,强健肌肉基础.m4【第8课】皱纹(上):有效改善鱼尾纹、额头纹、眉纹、鼻线,从不怕做表情.m4【第九课】皱纹(下):有效改善法令纹、颈纹、角纹、细纹,重塑肌肉.m4【第10课】丰盈紧致:5个步骤提升轮廓,紧致和焕发活力.m4【第11课】妊娠纹:每个女人一生都必须学习的预防妊娠纹课程.m4【第12课】痤疮疤痕:修复痤疮疤痕,烧伤疤痕,抚平岁月的痕迹.m4【第13课】面具:你用错面具了吗?科学解密面膜功效,每年节省数千元.m4.Jz52_dowox.utto{ox-hadow:iet0001x#0084ff!imortatcolor:#ffffff!imortat}.Jz52_dowox.utto:hover{ackgroud-color:#0084ff!imortatcolor:#fff!重要}.Jz52_dowox.utto.rimary1{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颜色:#fff!imortatox-hadow:oe!imortat}.Jz52_dowox.utto.rimary1:hover{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color:#fff!imortat}.jz-ou.jz-ou-cotaier{width:620x}.jzifo-dow{ackgroud-color:#f2f2f5}.jzifo-dow.Jz52_dowoxh4{color:##0084ff}.jzifo-dow.Jz52_dowox{color:#888}h3.Jz52_dowox{order-left:5xolid##0084ffackgroud-color:#color:#000000}.jzft.1a,.jzft.2跨度,.jzt.1跨度,.jzt.2跨度{颜色:##0084ff}.jzft.1,.jzt.1{颜色:#000000}.jzt.2,.jzft.2{颜色:#888}.jz-ou.title{颜色:#000000背景:#}.jz-ou.jz-ou-cotaier{背景:#fff}/*CSS文档*/下载地址:百度网盘iy7e重要提示:下载有问题?点我查看帮助手册提示:本站默认解压密码:www.i3.c声明: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重点:本站微信公众号现已开通!公众号:电脑狂人,一定要注意防迷路哦~当然,网站上也有看不到的好内容。请小斌喝可乐支付宝奖励lt/gt微信打赏lt/gt...

    2022-05-19

  • 儿科临床处方手册pdf下载第5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儿科临床处方手册df下载由姜宏主编,多位儿科专家联合编写,旨在为实习生和基层医生提供简单、直接、有效的儿科临床经验。参考性和实用性。儿科临床处方手册df下载预览儿科临床处方手册部分目录第一章新生儿疾病第1节新生儿透明膜病第2节胎粪吸入综合征第3节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第4节新生儿呼吸暂停第5节新生儿肺出血第6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第7节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第8节新生儿心力衰竭第IX节新生儿休克第10节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第11节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第12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第13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第14节新生儿颅内出血第15节新生儿败血症儿科临床处方手册内容介绍《临床处方手册:儿科临床处方手册》收录了儿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每种疾病都力求从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具体药物治疗方案、临床经验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讲解。《临床处方手册:儿科临床处方手册》作为儿科临床治疗指南,仅对疾病诊断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介绍“具体药物治疗方案”,分享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特定疾病。《临床处方手册:儿科临床处方手册》特别适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的专科医师使用,也是儿科研究生、进阶医师、实习医师的重要参考书。摘自《儿科临床处方手册》原文水痘是儿童第一次感染水痘和带状疱疹时引起的,他们终生免疫一次感染。在少数儿童中,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于脊髓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再因各种原因激活病毒,引起带状疱疹,即带状疱疹。更常见于成年期。水痘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上皮肤和黏膜上成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节,各期皮损并存。...

    2022-05-13 儿科常见病处方手册 儿科临床医师处方手册

  •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pdf百度云|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df电子书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主要讲述保健、日常护理、身体康复和睡眠相关的知识。《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df内容简介美国儿科学会拥有全美最优秀的儿科医生,最前沿的育儿研究,最丰富的实践经验。75位学会儿科专家合着的《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全书》:0-5岁婴幼儿基本护理方法;每个生长期的身体、情感、语言、运动和认知发展标准;各种常见病、意外伤害等健康问题的识别与护理;在各种环境中确保儿童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和方法。我们相信,这本已被翻译成法语、意大利语、德语、日语等数十种语言的经典育儿百科全书,已经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将为所有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中国想给孩子最好的养育方式。,科学育儿指导。《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df作者信息主编SteveShelfer,医学博士,硕士,美国儿科学会院士,现任西奈山医学院儿科教授、布鲁克林儿童医院、迈蒙尼德医疗中心副院长和路德会儿科主席在社会医疗中心。2002年,Shelfer博士被美国儿科学会授予教育终身成就奖。他目前是迈蒙尼德医疗中心附属儿童医院的董事会主席和副院长,以及纽约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儿科教授。全国领先的育儿保健专家。多本畅销亲子育儿书籍的作者。《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PDF作品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育儿已成为每个年轻父母的头等大事!科研成果为这些准妈妈和爸爸们提供了各种新的育儿策略!《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全书》由美国儿科学会部分优秀儿科医生和专家合着,为读者提供从受孕到身心健康成长的全面可靠的科学育儿建议:婴幼儿基础知识0-5岁的幼儿。护理方法;每个生长期的身体、情感、语言、运动和认知发展标准;各种常见病、意外伤害等健康问题的识别和护理;确保儿童在各种环境中的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亲子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和方法。...

    2022-11-30

  • 大学第一年:献给所有的大一新生pdf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大学一年级:献给所有新生df免费下载,我们只是新生就要面对新的学校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这是必须的这个网站上的这本电子书可以帮助你在大学里变得更好!大学一年级df内容简介《大学第一年:献给所有新生》是《简单有趣的个人管理》系列之一,主要介绍了新生在大学第一年会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克服思乡、室友不合、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建立新的社交网络等问题。《大学一年级:献给所有新生》是大学新生的一个很好的参考,尤其是学生和家长在美国上大学的人。大学一年级df作者信息关于作者:肖恩·赫夫隆(SeaHefro)作为一名学生在大学工作了10多年,主要研究新生如何过渡到大学生活。译者简介:唐梦佳,2007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管理专业,辅修英语。有“听维也纳”。“你的爱有多甜蜜?”","你的婚姻幸福吗?"。大学一年级df学生评价正如一位管理员所说:“没有地图你就不会去新的地方旅行,所以不要没有这本书就开始你的新大学生活!”“我希望我在大学前的夏天读过这本书。事实上,我认为所有新生都应该读这本书。它对新生信息很有价值。”——迈克尔·史密斯,克莱姆森大学,大一新生“这本书非常准确地指出了新生面临的困难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书对所有大学生都有帮助,而不仅仅是新生。”——AyMior,弥赛亚学院,大二“这本书应该是所有一年级学生的必读。许多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时感到困惑、迷茫和沮丧。我希望我能给他们每个人一本《大学年》。这本书非常容易阅读,内容积极,帮助阅读的同学做出正确的选择。”—DeorahMohlehoff,汤普金斯科特兰社区学院学生活动主任...

    2022-05-12 大学一年级的 大学第一年是几年级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PDF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告别新生活:大师们的伟大选择df下载,这是一本描述民国时期的史书。真相,为读者提供最珍贵的历史资料!告别和新生介绍本书是民国名家经典史诗集体传记《民国清朝》七卷系列的最终作品。沿袭《民国清流》系列丛书的风格,呈现1946年至1948年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分化与转变,客观地描述了民国大师们和政治家的生活状况,以及当时的选择。面临离开和留下的问题。.我们出生在这个关头,山雨欲来,风吹满楼。站在十字路口,胡适、老舍、沉从文、郭沫若、茅盾、闻一朵、张爱玲、林徽因、丁玲、张恨水、曹禺、赵树礼、冯雪峰等文人墨客,难免纠缠不清历史和时代,以坚定的道德和责任,独立的人格和魅力,做出影响个人命运乃至中华文化命运的选择。国民党统治地区的文人墨客辛勤地写下人性的幽曲和心灵的追寻,在与政党、政治的复杂关系中曲折成长;而解放区的作家们则兴致勃勃地用五颜六色的笔墨为解放战争留下了生动鲜活的文学作品。图片滚动。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中国文化世界将走向何方?“生为中国人,死为学者”,新时代的钟声敲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心。作者一如既往地不拘泥于固定的结论,以详尽的史料为依据,客观地描述了大师们的高贵与卑微、飞扬与孤独,真实还原了他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性格和个性。PDF书籍作者王兆谦1941年出生,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曾任《当代》副总编辑、《文学故事》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着有《往事流光》、《花香绿莲》、《春明门内幕》、《记忆已逝》、《紫塞烟云》、《张骞》等。出版了民国名家《民国清朝》系列七卷经典史诗集体传记。:《民国大清1:远去的高手》、《民国大清2:高手的“战国”时代》、《民国大清》3:复兴大师时代》、《民国清朝4:抗战大师时代》、《文学世界》易江湖:相互强调与渴望大师们,《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再会新生活:大师们的选择》深受读者好评。章节目录预览第一章: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雾中梅花江烟》,老舍在美国创作《四代同堂》“鞭打着鞭子还笑着”,周作人感叹自己的狱中生活活泼的《传奇》与《我只会枯萎》的张爱玲傲慢的闻一多用生命发表“最后的演讲”冯雪峰为《追忆朝歌老比干》写了《鲁迅回忆录》第二章:民国三十六年(1947)“他骄傲自大”,《新华日报》肯定张恨水的小说是“现实主义之路”曹禺创作电影《晴空万里》,巴金评价“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我和我的读者都快老了”,黄永玉说沉从文的预言“没有成真”把“文娱”比作“滚驴”的“文摊文人”赵树礼“言归正传”的林徽因,他的人生“燃烧着一点点血”第三章: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丁玲尝试用社会现实主义创作小说《阳光照耀桑干江》胡适拒绝当总统候选人,“作为过河的棋子,我只能拼命往前走”郭沫若发表《抗战回忆录》,引得两妻哀伤相见苏学林全力支持抗战,魂归故里被追授为“烈士”的爱国诗人戴望舒,终生被爱情所困茅盾失去心爱的女儿,受邀探望苏,在香港完成长天鹅歌曲《锻炼》...

    2022-05-09 民国胡适简况 民国 胡适 林徽因

  • 新生儿护理手册》鲁琦|(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生儿护理手册》【作者】鲁琦【页数】465【出版社】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02【ISBN号】978-7-312-05090-9【价格】80.00【参考文献】鲁琦.新生儿护理手册.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02.图书封面:新生儿护理手册》内容提要:本书是为广大临床专科护士编写的实用新生儿科护理指引,全书介绍了新生儿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论述了新生儿静脉输液治疗、常见护理操作、皮肤护理、发育支持性护理、神经保护性护理等;此外,还阐述了新生儿专科护理风险管理和护理质量评价细则,对护理管理者的工作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书适合临床护士、护理管理者参考使用。《新生儿护理手册》内容试读第一部分新生儿各系统常见疾病及护理第一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在胎儿和新生儿时期,肺结构的发育和肺正常功能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肺是胎儿出生后适应外界生活的重要器官,胎儿的肺必须在宫内发育完全才能保证胎儿在出生后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若在胚胎发育期间发育受阻,可导致肺发育不良等异常后果。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疾病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消化系统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不管病因的种类如何,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却通常是相似的,包括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困难、发绀以及低氧血症。近年来,随着产前护理、产房复苏和新生儿护理的发展与进步,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逐步下降,但是新生儿所面临的最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仍旧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reiratoryditreydrome,RDS)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足月儿总数的7%,晚期早产儿的29%。在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接近100%。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没有早期识别并制订和实施相关治疗方案,都有可能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心脏骤停。一、解剖学和生理学根据肺组织学特点,经典的肺发育分为4个阶段,通常从第4周开始直到出生后8~10岁。肺的胚胎发育主要包括胚胎期(4~6周)、假腺体期(7~16周)、小管期(17~28周)和终末期(29~40周)。各个分期的主要变化如表1-1-1所示。第一章呼吸系统3表1-1-1肺的发育分期分期孕周主要变化胚胎期4~6周肺芽形成假腺体期7~16周支气管不断发育分化,淋巴管和毛细血管与气道一起生长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发育,气道上皮细胞出现分化,肺泡Ⅱ型上小管期17~28周皮细胞开始产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原始未成熟肺泡的容积和表面积增加,为出生后气体交换提供终末期29~40周了解剖学基础肺表面活性物质(ulmoaryurfactat,PS)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和磷脂的混合物。PS在胎龄22~24周时产生,但分泌量不足,30周时PS出现在终末气囊,34~35周后迅速进入肺泡表面。PS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除此之外还能增加肺的顺应性,保持肺泡稳定,降低肺泡扩张所需的压力,也可以促进肺泡内液体的清除,降低前毛细血管张力,对上皮细胞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磷脂酰甘油(hohatidylglycerol,.PG)是表面活性物质中第二常见的磷脂,通常在胎龄36周时才出现,并持续增加直至足月。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在新生儿的肺中不断循环、储存和分泌,然而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和作用效果可能会受影响。影响表面活性物质生成的母体因素包括糖尿病、感染、高血压、药物使用、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因素包括酸中毒、低氧血症、机械通气、脓毒症、双胎和早产。胎儿在娩出时,随着肺内液体被气体快速地替代,肺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生儿对外界机械刺激做出反应,开始生命中的第一次呼吸做功,通常生后第一次呼吸需要60~80cmH2O的扩张力克服气液交界面的表面张力,尤其是小气管和肺泡,在接下来的呼吸中所做的功会越来越小。肺泡内的氧分压高于毛细血管的氧分压,这种压力差导致氧气会被动地扩散并通过肺泡一毛细血管膜。随后,氧气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开始参与血液循环。同样地,由于动脉血中的氧分压高于组织细胞中的氧分压,氧气会以相同的方式被动扩散到组织细胞中以完成供氧的过程。二、呼吸系统的一般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和血压)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信息。在临床上,患儿一旦出现低氧血症和低血压,通常需要进行迅速的干预和处理,并且这些症状的发生常常与呼吸系统的疾病相关。新生儿护理手册(一)围产期病史的重要性孕产妇相关疾病和用药史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对围产期病史和出生史做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评估和回顾可以帮助儿科医生识别影响新生儿健康的危险因素。一般来说,孕产妇的病史可以根据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产前期(妊娠期间),分娩期(临产和分娩时)和产后期(分娩后)。孕产妇每个阶段的相关病史和特殊情况皆应详细记录,相关的产前检查也应完善。(二)一般情况的观察对新生儿一般情况的观察是评估中重要的第一步。(1)呼吸急促或呼吸频率增加(呼吸频率>60次/分)是呼吸系统疾病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这是新生儿的呼吸系统为维持肺泡通气和气体交换而出现的代偿机制。然而,这种代偿性的呼吸频率增加往往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来支撑和维持。长时间的呼吸过速会引起新生儿疲劳并且难以继续维持呼吸系统的功能,最终会导致呼吸衰竭。(2)呻吟或者喉鸣音。这是为了维持肺泡扩张和增加气体交换量而保证功能残气量(fuctioalreidualcaacity,FRC)的代偿运动,通常不需要借助听诊器也可以听到。(3)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之一。具体表现包括鼻翼扇动,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又称为“三凹征”。(4)通过观察胸壁对称性可以为一些进展性的病理变化提供信息和依据。(5)在呼吸时腹部和胸壁呈现跷跷板样运动亦是一种为了维持有效气体交换的代偿运动。如果呼吸系统的疾病持续存在,那么婴儿可能会表现出桶状胸或鸡胸。(6)舟状腹(图1-1-1)是膈疝的典型体征。图1-1-1舟状腹···试读结束···...

    2022-05-05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阅读器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